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校园动态

知行合一赴边疆 青春答卷献家国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09月17日

[本站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高校何为、山大何为”的时代命题,有效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2025年暑期前后,校团委创新构建“一新、两点、三走、四融、五青春”实践育人体系,牵头联动党委组织部、服务山东办公室、合作发展部等部门,发挥西藏、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5个边疆研究院育人载体功能,系统推进“万里边疆,强国有我”社会实践育人工程。40支团队、71名教师、325名山大学子奔赴边疆、西部11省区,以“知行合一”的青春行动,把个人成长嵌入国家发展坐标系,在服务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以青春脚步踏寻理想信念新征程。“寻根红色沃土,补足精神之钙”,山大学子在学思践悟中传承革命薪火,在历史回响中淬炼初心使命,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马克思主义学院“抗联薪火 东北寻踪”实践团走进东北三省7处红色教育基地,整理撰写1.8万字调研报告,开展2场主题宣讲,累计覆盖210余人,传承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赓续红色精神”调研队历时7天探访桂林10余处红色遗址,撰写万字调研报告,剪辑完成2部红色文化短视频,生动诠释了山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使命的青春本色。

勇立创新潮头,以科技利刃开辟边疆建设新境界。“勇闯创新无人区,攻克核心硬骨头”,山大青年师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指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卡脖子”清单转为攻坚“成绩单”。齐鲁交通学院“弘扬老西藏精神·青春筑梦边疆”赴藏实践队扎根西藏通麦,攻克隧道下穿古冰川泥石流冲沟的世界级难题,以20天完成27米全断面帷幕注浆的超常规效率突破施工瓶颈,为边疆天路延伸注入青春力量。机械工程学院“绿松创客”产业技术调研团基于无人机平台红松果采摘需求,研发新型机械臂末端执行器,最快8秒完成首颗松塔采摘,推动林业生产智能化和装备现代化。

深耕实践沃土,以专业智慧绘就服务地方新图景。“把准时代脉搏,问道民生所需”,山大青年学子深入边疆产业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地,书写善作善成的实干篇章。经济学院“智启云南”实践队赴云南省12个地州55家单位调研,擎笔书写4.6万字产业报告,推动38项校地合作落地,扎实构建“产业调研、教育提质、智库赋能”的全方位产出体系。化学与化工学院“漠南先锋”调研团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5家能源化工龙头企业,采集180余组工艺与环保数据,形成10份技术建议书,围绕煤矸石利用、废水零排放等提出8项优化方案,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

坚守医者誓言,以大爱之心守护生命长河新脉络。“深耕杏林沃野,涵养济世之魂”,山大师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医疗帮扶的种子播撒在万里边疆,用青春书写无愧时代的健康答卷。齐鲁医学院“医路西行”社会实践队在新疆喀什开展6次义诊科普,为数千人送去健康和温暖,同时还打造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带不走”的医疗队。第一临床学院“齐鲁医行”社会实践队跨越9000公里,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疆地区,开展6场健康义诊和科普宣教,累计服务当地群众、边防官兵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者近1500人次,并且探索形成了“据点扎根—分层服务—能力共建”的长效帮扶模式。

传承教育薪火,以智慧匠心培育时代栋梁新力量。“躬耕桃李园圃,播撒知识希望”,山大支教队伍用知识与热爱为乡村、边疆青少年搭建成长阶梯,让教育的力量跨越山海,照亮孩子们的未来征途。文学院“语润壮乡”社会实践队扎根壮乡,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综合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42课时、覆盖52名乡村儿童,累计服务达350人次,帮助乡村孩子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乐智者·青少年哲学”团队用哲学思维铸牢边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打造融思辨教育与思政引领为一体的“大思政课”,让理想信念教育浇灌边疆“希望花朵”。

触摸千年文脉,以创新巧思谱写文化传承新篇章。“耕耘文艺沃野,涵养精神之光”,山大师生立足“文化强国”使命,在历史长河与时代浪潮间架起传承之桥,让千年文脉焕发青春光彩。艺术学院“丝路翰墨,金石传薪”社会实践团沿丝绸之路脉络,走访两省5处文化地标,记录碑刻题记300余处,用专业学识挖掘历史底蕴,为丝路文化的当代传播注入“山大活力”。法学院“薪火经纬·边疆传灯人”调研团深入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累计跨越2万公里,开展民族技艺访谈12场、非遗项目走访24项,收集有效问卷超400份,形成2.38万字的实践材料,提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路径与方法。

守护绿水青山,以责任担当铺展生态文明新画卷。“护绿林山河,传自然之韵”,山大师生在生态保护与能源创新领域挥洒青春汗水,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蓬勃动能。体育学院“瀚海青波”实践团队骑行2700公里,现场见证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挂牌成立,在学校服务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实践中深化思想淬炼;团队走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敕勒川草原生态示范区、蒙草集团等6个调研点,通过实地调查、访谈与问卷探索北疆生态治理路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止川行”调研实践团远赴新疆伊宁,走访国有单位、地方高校等13个调研点,收集大量一手资料,顺利推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治理专项调研。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殷文杰 赵婧玮 杨佳庆 丁正硕 徐梦迪    责任编辑:赵方方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