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野”游园会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焦家遗址拉开帷幕。活动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旨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公众考古,让参与者在亲手触摸历史的过程中,感受考古学的科学魅力与文化内涵。
教学认知区是参与者进入考古世界的第一站。师生在此领取活动的专属档案袋,包含见面信、遗址介绍、模拟发掘工作记录表和打卡任务单,帮助他们迅速融入考古人的角色。一堂绘声绘色的趣味微课,一次如临其境的遗址参观,一场妙趣横生的考古知识竞赛,让参与者快速建立对考古学科的初步认知,打破对考古的陌生感与距离感。
“实践体验区”主要打造仿真考古学发掘及后期修复场景。在模拟发掘区,参与同学手持手铲、毛刷等专业工具,在探方内小心翼翼地“寻踪觅迹”,亲身感受考古发掘所需的细致与耐心。在体验区,同学们亲手触摸、观察、拼接起一片片斑驳的陶片,在陶器修复中感受考古工作者如何“以小见大”;他们俯身于器物拓印区,将宣纸轻覆于仿制的焦家典型陶器之上,轻敲慢拓,使菱形纹、漩涡纹等纹样跃然纸上,复刻千年印记。在黏土制模区,同学们通过比对出土陶器图片,捏塑成形,以亲手创作体会先民审美与智慧,传承历史记忆。
文创兑换环节以文化创意拓展为核心,同学们将前两个环节收集到的“田野”主题贴纸,兑换融入焦家遗址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同时,现场设置了投壶、古诗词飞花令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使参与者在动态文化体验中,感受古代礼仪与生活雅趣。

本次活动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主办,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研究生会和焦家遗址考古队联合承办。全校20余个学院270名师生参加相关活动。
当考古工地从封闭的研究场域转变为开放的共享平台,当千年前的陶片与今天的指尖相遇,考古不再是遥望过去的单向凝视,而成为连接古今、融汇学术与公众的文化桥梁。焦家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多项荣誉,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关键样本。本次“田野”游园会不仅是山东大学推动考古学科走向公众、服务社会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对2026年焦家遗址发掘十周年的重要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