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山东烟台揭晓。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针对嗅觉感知分子机制的研究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大多数动物(包括人类)均拥有一套主嗅觉系统来识别挥发性的气味分子。大量的嗅觉受体通过“组合编码”的气味识别方式,帮助动物识别数以万亿计的气味分子。嗅觉受体可以分为三个家族,第I类是气味受体(OR)家族,第II类是痕量胺相关受体(TAAR)家族,OR和TAAR都属于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第III类是非GPCR嗅觉受体。
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李乾研究员团队,应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TAAR家族成员之一的小鼠TAAR9(mTAAR9)受体在4种不同配体结合条件下与Gs/Golf(嗅觉特异性Gα)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进一步结合药理学分析揭示了mTAAR9感知配体后被激活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研究也提出了嗅觉受体“组合编码”识别配体的结构机制,阐明了II类嗅觉受体独特的激活方式。该研究阐释了II类特异嗅觉受体感知气味的分子机制,为嗅觉受体家族识别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开发靶向嗅觉受体的新药也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5月24日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
当天下午,孙金鹏教授团队受邀参加圆桌论坛,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孙金鹏教授及团队成员,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教授杨帆、研究员郭璐璐和博士后程杰分别介绍了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初衷、人才培养经验、团队前期工作痒觉感知分子机制的科学价值以及在研究嗅觉感知分子机制过程中依靠科学家精神克服困难的经历。团队表示,应用集体智慧战胜困难的做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齐鲁文化与科学家精神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对知识的追求、对道德伦理的关注、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实践和创新的强调等。这些共通之处最终形成了积极向上、追求真理、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
2023年,学校9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CNS等顶尖期刊上,各项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此次成果的入选,充分彰显了学校近年来聚焦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优秀成绩。山东大学科技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四个面向”,持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布局,以原始创新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汇聚“全面图强”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提档升级,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山大力量。
相关链接:Nature再发文!孙金鹏教授团队揭示嗅觉感知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