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李术才率团访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AMS合作组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5日 19:51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2日,校长李术才率团访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AMS合作组,与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李术才一行访问了AMS地面运行控制中心。丁肇中教授介绍了曾由他领导、中国科学家参与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发现胶子实验、L3实验和AMS实验等三个国际大科学工程,对山东大学长期以来对AMS的帮助和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双方继续深化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持续在国际顶级科学研究事业中突破创新,共同为国际空间探索贡献力量。

李术才向丁肇中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并感谢他对山东大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给予的支持。他表示,山东大学将继续支持与AMS深化合作,进一步对接世界科技前沿,主动参与重大国际科研课题,期待双方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加强交流,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国际学术研究合作。

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欧洲核子中心的控制中心、ALICE 实验现场,了解了大型离子对撞实验的原理、建设和运维等相关情况。

访问期间,李术才还看望了山东大学热科学和粒子物理团队在欧洲核子中心学习工作的同学,鼓励他们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勇攀科学高峰,在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继续在世界顶尖科研合作中作出山大贡献。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一同访问。山东大学人事部、科研院、国际部,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欧洲核子中心开展的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工程之一,与国际空间站、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大型强子对撞机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科学工程。山东大学自2004年开始参与其中,全面负责AMS热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实验,先后有近150人参加AMS实验,对AMS在轨运行进行不间断监控,为AMS实验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4年至今,特别是疫情期间,山大团队是仅有的两个在岗团队之一,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保障了实验的稳定运行。程林教授领导完成了AMS热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许伟伟教授团队积极开展粒子物理研究,在正电子起源和宇宙线原子核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打破了传统宇宙线理论的固有认知,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认可和重视。由于山大热科学研究工作者对AMS的长期贡献,AMS将“AMS数据中心”设在了山东大学。2011年起,该中心开始接收AMS热系统的数据,标志着山东大学热科学研究进入国际最前沿。至今,AMS 已经在轨稳定运行13年,收集了超过 2300 亿个宇宙线数据。未来AMS将进行升级并继续运行到2030年,收集超过3000亿个宇宙线数据,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丁肇中教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丁肇中教授首次访问我校并受聘担任名誉教授。2019年6月28日,丁肇中教授受聘为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供稿单位:国际部(港澳台办)    作者:陈凌 孙锲    摄影:陈凌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刘怡康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