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守为国育贤初心 担立德树人使命

威海·卌载征程再扬帆 | 威海校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提高拔尖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6日 10:36 点击次数:

编者按:四秩芳华弦歌不辍,百廿荣光薪火相传。今年是威海校区办学40周年。四十年前,山东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创建了威海校区。四十年来,威海校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谱写了一曲不断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值此办学4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现四十年来威海校区发展取得的成绩,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凝聚新征程上的奋进力量,特别推出威海校区办学40周年巡礼系列报道。

四十载砥砺奋进,敢为人先;四十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办学四十年来,威海校区始终坚守为国育贤初心使命,主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紧迫需求,聚焦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发展,始终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十年来,八万余名优秀学子从这里启程,奔赴祖国各地,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铸魂时代新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校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努力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区组织新生赴刘公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不断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方式,拓展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思政教育主题竞赛,以“实地型、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注重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实践教学,增设学生课堂实践环节,经过“登台展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和课程总结”4个环节,拓展和丰富了思政课课程容量。充分挖掘和运用当地红色文化,协同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胶东革命纪念馆等单位,高质量建设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全校新生4000余人赴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好开学第一课。2023年,“刘公岛开学第一课”入选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

校区举办第十三届“刘公岛杯”正青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竞赛汇演

制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和各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凝练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块,以“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思政工作骨干”为共同体,坚持“党建引领+教书育人”“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四个相结合,构建起“一个共同体+四个相结合”的“大思政”教学范式。举办正青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竞赛汇演,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新课程、新模式推广思政教学,打造出“人学与人生”“国家记忆”等“思政课外围课程”,创新性架设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桥梁,实现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山东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校区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过专题报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评2019年山东省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

加强交叉融合,持续推进“两新建设”

持续推进专业升级改造工作,实现了专业结构的“瘦身、长高、变强”。目前共有32个本科招生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93.7%。在全校范围内,威海校区独有的6个专业中有4个成长为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校区举行

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科交叉为着力点,集合各学科专业资源优势,先后发布并实施《山东大学(威海)2021年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和《山东大学(威海)新工科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2年)》,深入开展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努力造就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山东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来网络”实验班揭牌仪式举行

遵循“重交叉,促融合,寻合作,求突破”的思路,开拓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面向未来科技领域人才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开设“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量子信息工程实验班”“未来网络实验班”“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实验班”“计算法学实验班”等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构建独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文理、文工、人文社科、社科之间创新性交叉融合,开设“计算法学实验班”“党内法规和监察法学特色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五年制双学位实验班”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推进新文科创新发展。其中,“计算法学实验班”与“党内法规和监察法学特色班”属国内首创。通过各类实验班、特色班的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渠道。

以推进“新专业、新课程、新模式、新研究、新教师”建设为抓手,狠抓人才培养“新基建”,开创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开放合作的育人育才“大格局”。新工科“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和新文科“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得以长足发展。以校区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成果《立足新时代,办好新文科;夯实新基建,引领新发展——新文科建设与实践》和《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一二三”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分获山东省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和二等奖。

强化实践育人,打造特色本科创新教育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通过“打造创新教育生态系统、探索产教课赛协同育人、完善双创教育激励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构建起“全过程、广覆盖、可持续”的威海特色创新教育。

致力于打造创新教育生态系统,在原有创新教育体系基础上,以双创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创新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引导,以创新学分、创新荣誉为激励,校院一体协同驱动的本科创新教育生态系统。积极探索产教课赛协同育人,推动各类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开放共享,制度化的鼓励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与华为、歌尔等头部企业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本科生;推进课赛结合、以赛促训、以赛促学、赛教结合,为学生搭建层级式竞赛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教育激励体系,用好评价指挥棒,设立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体系;设立竞赛获奖奖励机制;把创新教育成效作为教师职称评聘重要依据,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区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目前,已累计建设创新教育平台13个,学院覆盖率82%;开设双创课程79门,本科学生双创学分覆盖率100%;创新类获奖教师68人次。2018年以来,校区学子在各类竞赛中获奖262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7项,省级奖项2347项。其中,自2020年起,校区连续5年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创造了校区学科竞赛的光辉历史。

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卓越研究生教育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姚淑涛作为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南极开展科学研究

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优势和特色,在稳定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在校研究生结构,以学位点现代化工程建设和年轻化、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分类培养、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优化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渠道,以整合学科统筹布局、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新引擎,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开放合作,大幅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先后有20余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另有20余篇毕业论文获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法学院(威海)青年教师孙光宁教授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均在威海校区完成,毕业留校后在新文科的建设实践中成长迅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获评“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成为校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优秀代表之一。

面向未来,校区将坚持以提升质量、厚植内涵为发展核心,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突破传统界限,从数字课程学习的普及与优化到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深度赋能,深化产学研融合,依靠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带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拓展校外合作导师资源,广泛形成育人合力,塑造研究生教育育人共同体,推动教育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道远任重行不止,扬帆起航再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威海校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一五七九”战略部署,努力构筑“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的特色育人体系,引领校区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供稿单位:威海校区宣传部 教务处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    作者:李楠 傅振国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蒋晓涵 董宇妍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