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5月10日至13日,由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植物逆境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全国152个单位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林鸿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朱健康,韩国科学院院士、韩国建国大学尹大珍,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出席开幕式。

李术才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扎根齐鲁大地,心怀“国之大者”,以科技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聚焦作物科技前沿,持续加强重要农作物的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希望未来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围绕生物育种、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集智攻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植物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携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种康表示,基础研究是技术的源泉与战略支点,迫切需要构建自主可控的原始理论体系和前沿原创技术。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亟待转向以科学价值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形成原始创新突破与应用价值实现的双轨并重的评价维度。要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和盐碱地改良利用,培育耐盐碱饲草品种,将盐碱地转化为“绿色粮仓”,实现“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的协同,服务国家饲料粮食安全。

朱健康表示,全球农业正面临极端气候与病虫害加剧的双重挑战,深化植物抗逆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强化国际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共同突破植物逆境生物学关键科学问题,创新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研究体系,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与天气适应难题。



研讨会上,何祖华院士、曹晓风院士、尹大珍院士分别以“植物高温记忆与免疫调控”“DNA甲基化调控水稻耐冷适应性的获得”“Regulation of sodium extrusion and long-distance transport in plants”为题作主旨报告。

会议围绕植物逆境感应与信号转导、植物细胞器与逆境应答、植物发育可塑性与逆境适应、植物营养逆境、逆境生物技术等设置5个专题论坛和1个青年论坛,共计50场专题报告和16场青年学者报告,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农业强国战略,深入研讨交流,共谋植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