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二届五次教代会以来,山东大学学术科研管理更加规范,科研项目立项和到账经费持续增长,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人才队伍稳步增加,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研究均取得新进展。本期报道,我们重点关注“汉籍合璧工程”“文科优秀成果奖”“文科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SCIE”“平台基地”“创新人才”“万人计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关键词,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多学校学术科研取得的成果和成就。
汉籍合璧工程——“全球汉籍合璧与传播工程”是山东大学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的重大文化工程,旨在与全球的汉学学者和图书机构合作,收集复制流失在海外的珍贵汉籍,同时把汉籍精华翻译成外语,让汉籍精华走向世界。2015年4月和6月,山东大学分别与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2015年6月,校长张荣率团赴台访问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立青文教基金会等机构,以及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台湾知名高校,积极响应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战略,台湾大学成为首个加入全球汉学联盟和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台湾高校。与此同时,“全球汉学联盟”正在积极筹备中。
文科优秀成果奖——有169项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获得表彰,其中:《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方辉)、《转型时期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发展研究》(臧旭恒) 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国慈善捐赠机制研究》(高鉴国)、《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范学辉)、《政府竞争视角下的企业并购与产业整合研究》(王凤荣)、《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林聚任)、《中西中古税制比较研究》(顾銮斋)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文科科研项目——新立纵向项目356项,横向项目234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数量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分别是:“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与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研究”(潘爱玲)、“济南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及综合研究报告”(方辉)、“推进党内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肖金明)、“伽达默尔著作集汉译与研究”(洪汉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研究”(张玉明)、“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牛林杰);获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陈炎)。
“杰青”、“优青”——有6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分别是:2014年,刘战强、马春红、张澄、胡锡俊;2015年,易凡、高成江。有4位学者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分别是:2014年,王光臣、于浩海、薛翊国;2015年,秦莹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山东大学13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资助,立项金额共4018万元。分别是:颜世申教授申请的“电场调控氧化物磁性异质结的记忆电阻、磁电阻和交换偏置”项目,夏光敏教授申请的“小麦黄酮醇合成酶TaFLS1通过调控气孔运动提高抗旱性的机制研究”项目,江怀东教授申请的“面向肿瘤治疗生物材料的X射线多尺度生物成像与图像处理”项目,陈子江教授申请的“TOX3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异常中的作用及转化医学研究”项目,赵家军教授申请的“高甘油三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影响及机制”项目,刘成卜教授申请的“复杂化学体系的多体格林函数方法的发展及应用”项目,李国君教授申请的“基于高通量RNA-seq数据转录组拼接的关键技术与算法研究”项目,刘新泳教授申请的“含噻二嗪杂环新型碱基核苷酸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项目,郝京诚教授申请的“粘弹性凝胶自组装材料、组装过程、性质和响应功能与应用研究”项目,邹桂征副教授申请的“电致化学发光光谱采集系统及相关仪器技术开发”项目,彭军教授申请的“骨髓造血组织调控骨髓浆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免疫干预研究”项目,张铭湘教授申请的“高血糖介导内皮细胞间充质化的分子机制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新靶点的研究”项目。
2015年山东大学10位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资助,立项金额共3643.7万元。分别是:张承慧教授牵头申请的“动力电池综合测试与智能模拟仪器研制”项目,数学学院刘建亚教授申请的“自守表示与代数簇的算术问题”项目,物理学院陈峰教授申请的“基于离子束辐照纳米材料的新型介电晶体光波导的基础研究”项目,材料学院尹龙卫教授申请的“介孔/微孔复合材料的控制制备与储能应用”项目,控制学院刘树堂教授申请的“海洋有害藻华生态建模分析与区域污染控制”项目,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申请的“ADAM17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项目,药学院沈月毛教授申请的“安莎的新骨架发掘与药用功能导向的结构优化”项目,物理学院黄性涛教授申请的“高性能离线数据处理与物理分析综合平台的研究”项目,物理学院徐庆华教授领衔申请的“RHIC/STAR时间投影室的升级和能量扫描二期的实验研究”项目,计算机学院陈宝权教授领衔申请的“面向‘社会相机’的视频分析与重组研究”项目。
国家科技奖——二届五次教代会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山东大学为首位完成单位的3项。刘建亚教授等完成的项目“自守形式与素数分布的研究”、陈增敬教授作为独立完成人完成的项目“资产定价理论中的非线性期望方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术才教授等完成的项目“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突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允刚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项目“不确定性系统的辨识与控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胡三元教授等参与的“肝胆胰腹腔镜手术技术体系及应用”、赵国群教授等参与的“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形及应用技术”、陈子江教授参与的“环境与遗传因素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董玉平教授参与的“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气化多联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和山东大学作为第四完成单位、刘新泳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奥美拉唑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技术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山东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和首席专家单位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四足仿生机器人”项目启动,此外张承慧教授任首席专家的863计划重点项目获批立项;尹向仁教授承担的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老年人健康评估工具与参数规范研制”获得立项支持并启动。刘战强教授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基于长服役寿命的航空发动机典型难加工材料零件高性能切削技术”获得资助并启动;2015年度山大获得山东省科技厅自主创新重大专项计划项目7项,获得省财政资助经费2100万元。
SCIE——学校SCIE收录论文数连续2年列全国高校第8位。发表CSSCI论文1976篇,SSCI论文62篇,SSCI论文数量较上年度大幅增长59%。13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国内高校排名第八,论文被引数排名第九。
平台基地——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核心协同单位包括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7家高校,目前已与山东省政府等21家单位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形成了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模式;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改革转型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理顺运行体制,明确决策考核制度,有效解决了基地当前面临的体制和制度困境,增强了基地活力;新增一批文科科研平台,包含: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人文社科非实体科研机构28个。与清华大学联合申报的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新增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共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中美国际科技创新园、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合作平台;筹建山东大学先进技术齐河中试基地;与济南市市中区、华润置地集团签署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协议,与禹城市签署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的战略合作协议等。
创新人才——刘建亚教授为负责人的“数论及其应用创新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李术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和灾害控制”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验收并进入滚动支持。马春红教授、张建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万人计划——张荣、杨其峰、吴臻、刘建亚、孙康宁、徐向艺、李术才、张澄、张忠华、黄凯南、张清河十一位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吴臻、张玉忠两位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长江学者——五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中陈炎、吴臻、彭军三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泰山学者——陈代荣、张怀金两位教授入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戴瑛、黄柏标、高宝玉、杨剑、田国会、黄玉顺、颜炳罡、林忠军、徐欣、张澄、史本康、李刚、王传新、侯明、高鹏、纪春岩、余之刚十七位教授入选新一批泰山学者。王萌、李延青、张承慧、张玉忠、刘玉田五位教授期满考核优秀获得泰山学者项目续聘资格。
此外,王文兴院士获“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刘大钧、张可礼、马龙潜等教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王学典、马新、谭好哲等教授入选首批齐鲁文化名家;齐延平教授获评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刘陆鹏教授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李齐云、李芹、王仁卿、蒋晓芸、张树铮、李振中等教授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朱波、司宗国、陈玉国、胡金焱等教授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文娜、袁学良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学校首次启动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培养项目,54人成为首批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入选者。
相关链接:
迎双代会系列报道之一:国际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