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5日至4月23日,应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邀请,韩国成均馆大学朴商焕教授来山大进行为期四周的短期访学。在此期间,朴商焕教授作为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流动岗短期特聘教授,为研究生开设了“文化与文化哲学的思维”专题课程,与广大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座谈,并先后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举办了4次讲座,为不同院系的师生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3月29日,朴商焕教授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作了题为“21世纪文化研究展望与人文学沟通”的讲座。朴商焕教授首先回顾了韩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以此为例,他分析了“文化”与“文明”的差异,并从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分类入手,批判当下文化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文化脱中心主义”观点。针对当前的人文危机,朴商焕教授告诫人文学者要具有人文精神,即一种社会性的批判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健康、批判、积极向上的意识,才有可能进行人文学科之间的沟通。
4月5日,朴商焕教授为历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韩国文化contents的研究动向及对问题点的哲学小考”的讲座。朴商焕教授集中对“文化”、“文化contents”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并以韩国为例,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研究的形式——国家主导型发展和科学中心主义。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一种实用产业,是为了创造价值而重新解释文化,但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就是商品生产,这导致了艺术和产业之间的界线愈加模糊。虽然文化contents研究的历史不长,但朴商焕教授在新的文化contents范畴内,细致分析了商品、人文学、哲学和艺术等传统概念。最后他指出,文化contents研究应该在人文学的脉络下进行分析。
4月13日,朴商焕教授为外语学院朝鲜语系师生作了题为“从文化的记忆看传统和现代”的讲座。讲座中,朴商焕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文化记忆”这一抽象概念。他强调“文化记忆”与“历史”不同,前者更注重文化产生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文化并不能孤立地存在,同时文化也不是固有不变的,而是文化原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断变迁、沿承,并且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吸纳的过程。在对“文化记忆”进行阐释以后,朴商焕教授提出了看待文化的两种对立视角——“文化本质主义”和“相互文化哲学”。与文化本质主义不同的,基于“文化记忆”的“相互文化哲学”强调不同文化的共存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他表示,在当今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普遍语境下,有必要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促进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4月18日,朴商焕教授为儒学高等研究院师生作了题为“由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来对汉代政治文化进行哲学考察”的讲座。朴商焕教授从知识和权力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意义结构,并将其与16-17世纪欧洲思想中的“大宇宙-小宇宙”的有机体思想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其思想在当代政治和经济领域中是如何内在化和具体化的。他指出,首先,作为东方“自我修养”目标的“知行合一”知识观的实体,实际上发展成为知识和权力相互依附的结构,“知行合一”也是董仲舒在现实政治中积极实现知识分子责任感的体现;其次,“天人合一”的认识过程不仅饱含了“合一(统一)”的层面,也包含了“相分(对立)”的层面,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中也内含着“局限性的对立”与“局限性的统一”。
4月18日,朴商焕教授还与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者进行了交流座谈。曾繁仁教授、谭好哲教授、王汶成教授等中心学者分别发言,表达了对朴商焕教授的感谢,并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展开研讨。曾繁仁教授指出,朴商焕教授此次访学意义重大,进一步加深了山东大学与成均馆大学的交流与友谊,加深了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的学术沟通,并期待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朴商焕教授及其弟子朴永明博士也相继发言,对这次访学活动的成效和收获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感谢之情。
朴商焕教授访学期间,以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平台为依托,通过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在促进中韩人文学科的对话交流的同时,让广大师生拓展视野,有所收获。此外,这种与其他院系合作举办讲座的形式,也促进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相关院系的交流合作,是学术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