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4日,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孙继民研究员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作了题为“规范化:中国古文书整理的必由之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刘玉峰教授主持,王建峰、胡孝忠老师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孙继民教授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孙继民教授是在导师唐长孺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对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工作,近年转向黑水城文书、河北地方文书等的研究。孙继民教授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过程,详细介绍了古文书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现状。他认为,古文书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发展态势良好,主要表现为“古文书”这一概念内涵的不断延伸和开放,包括时间跨度的扩充和文本形式的多样化。过去“古文书”主要指软质文书,时间多为隋唐、明清时期;现在“古文书”还包括各种硬质文书,如秦简、甲骨文、石刻文等。讲座中,孙继民教授以部分地方文献如四川巴县档案、藏文文献、清水江文书为例,提出其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孙继民教授认为,目前各地文书整理各有特点,自成体系,缺乏规范和标准。他提出建立“国家标准”的倡议,为各门类古文书整理提供一致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古文书整理和研究更好地发展。
接下来,孙继民教授提出了古文书整理规范化的三条原则。一是要尽量保留文书的原貌和原始信息。他介绍了唐长孺先生主持吐鲁番文书整理中采用的方法,如按墓葬出土整理文书,墓葬内的文书则按年代排列,既能最大程度保持原貌,又能避免文书定名不清的问题。二是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已有学术成果,不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三是重视刘伯山先生提出的“归户性”原则。孙继民教授最后谈到,国内潜藏的古文书资源十分丰富,如近年来新发现的拓本纸背文书、纸本公文纸背文书等,鼓励同学们树立发现意识,对相关内容多加关注。
孙继民,曾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史学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我国著名的隋唐史和敦煌学、文书学专家,曾出版《唐代行军制度研究》、《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初探》、《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等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文库1项,国家社科一般、青年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