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仪洪勋,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数学评论》特邀评论员,国际学术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ofComputationalandAppliedMathematics”编委,美国数学会会员。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聘为顾问,并被评为20世纪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仪教授在复分析、值分布论、复微分方程、特殊函数论等领域有精深研究,在国内开创了“函数唯一性理论”的研究,完全解决了函数唯一性理论中几个重大的问题,是世界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先者之一。曾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一项,省部级(教育部和山东省)科技奖励六项,均为第一获奖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师德标兵”,“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爱岗敬业模范人物”。近日再获“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岁”
1978年,34岁的仪洪勋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成为“文革”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他已在高中执教十年。当时他并没有想到,从此会在这里扎根,攻克一个个世界级数学难题,并将满腔的热情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为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全部心血。
仪洪勋之所以选择考取研究生,用他的话说,缘于“我满腔的报国热情”。当自己真正如愿以偿,重新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后,便格外珍惜宝贵的时间,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绝不懈怠。
毕业后,仪洪勋留校成为一名大学教师,1992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山东大学聘为教授二级岗位。至今已经培养和指导了4名博士后、20余名博士生。难能可贵的是仪洪勋教授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三十年间,先后主讲了2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如今67岁的他,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每每谈起给学生上课的情形,他总是满脸的喜悦,津津乐道。他说:考进山大的学生都十分优秀,给他们讲课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仪教授教学任务很重,通常是同时开两门课,甚至三门。一次一位老师因公出差,仪教授接替了该教师的教学工作。仪教授没有临时思想,一如既往,认真备课,精心讲解,把这门课讲得生动有趣,赢得了学生由衷的喜爱和很高的评价。代课结束后,同学们“联名上书”要求仪教授继续为他们上课。
由于长期过度的投入科研与工作,仪教授有一段时期患了急性心梗,医院曾下过病危通知,并叮嘱仪教授注意调养,一年内绝对不能上课,否则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一年的时间里,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仪教授的身体渐渐恢复,家人建议他再休息一段时间,仪教授不同意,并恳请系里给他安排数学基础课。当系领导同意后,他十分高兴,笑呵呵地对家人说:“寒假好好备课,开学后我就要上讲台喽!”眉宇间流露出对教书的渴望,对学生的一片深情。当有人问他上这么多课是不是很累时,他却说,“我没感觉到累,因为我热爱教学,和学生交流是个很大的乐趣。”仪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期间,不仅课堂上很受欢迎,下课后仍有很多的学生围着他问问题,有些是与所教课程“无关”的其他数学问题,以至于经常出现上午12点下课,直到中午1点多才能回家的情况。家人只好把凉了的饭菜,重新加热。时间长了,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劝他按时回家。他却说,给学生解答问题,本来就是老师应尽的职责,不分课上课下,让学生弄懂了这些问题,自己才真正感到欣慰。
在与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仪教授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养,注重发现科研苗子。下课后,他经常会收到学生递上来的小纸条,上面写满了各种问题,很多问题都超出了授课范围。仪教授根据问题,简单的,写下提示;复杂的,写出解题步骤。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仪教授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授之以渔”,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创新。后来有一位已成为博导的学生多次表示,仪老师所教授的方法让自己终生受益。
仪教授常讲一句话:“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岁呢”。这句话不仅说明仪教授意识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紧迫感,更为重要的是它饱含着仪教授对学生们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他对教学工作的由衷热爱,体现了他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啊,二十岁,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精力旺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好时机,他们接受知识特别快,但同时也因为正处在读书阶段,会遇到很多的专业问题,这时候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尤为重要。“时过然后学虽困苦而难成”,错过了这一阶段,再学习就要困难得多。正因为仪教授深深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他珍惜课堂上的分分秒秒,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用心地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抓住一切机会,认真读书,把握好自己人生的黄金时期。
无心插柳柳成荫,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仪教授主讲的《数学分析》课程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基础课教学一等奖,主持的本科生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多次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学奖”、“山东省和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
“我殷切希望学生超过我”
作为一名数学家,仪教授除了教学外还有很多科研任务。在对待这两方面关系的问题上,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含义。“在教书的过程中,为同学们演示推理,本身就是在熟悉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些方法就可以用在科研上,促进科研。”仪教授十分喜欢与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学生们虽然科研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经常富有启发性。“真正想把书教好只有搞科研,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学和科研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
由于很早就抱定了献身数学的决心,仪教授对数学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留校任教后,除了教学,其余时间便思考一些数学问题,甚至晚上躺下睡觉的时候也在想问题,家人跟他讲话,他有时根本听不到。一个高难问题,思考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结果,但他仍乐此不疲,直到攻克为止。因为他本科学的是俄语,上研究生时才学英语,以他当时的年龄接受一门新语言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硬是用三年时间学会了用英语进行论文的写作,并逐渐开始发表英文论文,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发表SCI论文80多篇。
正是这种执着与忘我的精神让他将科研工作做得如此出色,长期以来他在复分析、值分布论、复微分方程、特殊函数论等领域成果斐然。在国内开创了“函数唯一性理论”的研究,完全解决了函数唯一性理论中几个重大的问题,成为世界上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发表在《中国科学》上面的两篇论文完全解决了1976年美国著名数学家 F.Gross提出的一个世界著名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国内外许多著名数学家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仪洪勋教授对学生们说,他认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成功就是勤奋加上灵感,灵感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的。当然这种勤奋不是盲目的去做研究,要用对方法,比如要接触世界的前沿问题,多看前沿论文,密切关注科研动向,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创新就是解决问题”。
一些学生曾向他问起这个问题:“让您最高兴的事情是不是攻克一个个数学难题?”他的回答却让人始料未及,“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是看到我的学生取得了进步,我殷切希望他们超过我。我喜欢数学,更喜欢教学,这两件事情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喜欢通过教学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看到我的学生取得了进步,我殷切希望他们超过我。我喜欢数学,更喜欢教学,这两件事情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喜欢通过教学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看到我的学生取得了进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就特别高兴。”
有一个来自伊拉克的学生叫阿美如,他曾跟随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刚来的时候,阿美如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数学基础也不好,同时因为国内战乱,他总是不能安下心来读书。为了能让他尽快跟上学习进度,仪教授对阿美如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常进行心理上的开导,鼓励他学好专业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反复地给阿美如讲解,直到他学懂理解为止。有一次,仪教授生病住院,打着点滴,仍坚持坐起来为阿美如修改论文,前来探望的阿美如看到这一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阿美如师从仪教授读博期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9篇论文,博士论文也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答辩。阿美如回国后,仍会就一些问题向仪教授请教,仪教授每次都会将论文认真修改后,再给他寄过去。每当看到阿美如有论文发表,仪教授比自己发表了文章都高兴。
献身科研,他一生痴迷数学,成为“函数唯一性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教书育人,他三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工作,换来了今天的桃李满天下。仪洪勋教授是一个“高深”的人,因为他解开了一个个世界上很多数学家都解不开的难题;他又是一个简单的人,因为他一生只钟爱两件事情,一件是解开数学难题,一件是做好教学工作。他把二者都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什么是学高为师、业务精良。
对于山东大学110年校庆和数学学院81年院庆,仪教授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愿意继续站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为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贡献余热,用这种形式表达对山东大学的祝福,愿山大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衷心希望数学学院更加兴旺,人才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