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明:不在实验室就在去实验室路上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19日 14:23 点击次数:
人物名片:知名物理学家。1939年3月2日出生于温州乐清市黄华镇。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波姆(Bohmische)物理学会科学成员。长期从事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两项。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往事
采访王克明院士之前,听说过院士“拒人千里”的故事,心里很是担心;没想到电话一接通,传来一个异常热忱的声音,带着隐约的乡音,甚至把记者错叫成“老师”。
王院士怕见生人,是因为他实在太忙了;怕见记者,是因为他实在不想多宣扬自己。王院士是一个典型的外冷内热、谦逊友善的科学家。
王克明1939年出生于乐清市黄华镇,1957年,从温州中学考上山东大学物理系。如今他身上集合着一串头衔: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波姆物理学会科学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等。
王克明长期从事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一系列奖项。但对自己科研领域的成果,王院士言语似乎很吝啬,他更愿意谈谈早年赴美留学以及其他一些往事。
王克明1978年考取出国留学预备生,随后作为“文革”后首批留学生赴美留学。留学期间,在不同的场合,他经常听到一些外国人类似的问话:“你是哪里人?你在哪个餐馆工作?”那个时候,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意味着没知识没文化,只能在餐馆打工。这种耻辱感重重地压在王克明心头,他憋着一口气学习,不放过任何一次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的机会。
华人科学家的集体努力一点一滴改变了美国社会固有观念,以至后来有了“美国人钱装在犹太人口袋,智慧装在华人脑袋”的说法。在美期间,王克明三次见到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聆听大师报告,受到了很大启发。杨振宁曾寄语国内赴美留学生首先一定要把英语学到家,这话对学俄语出身的王克明非常有感触,后来杨振宁访问山东大学时,王克明跟杨振宁即兴用英语说起这段往事时,两人都会心笑了。
特殊情结
不在实验室,就在去实验室的路上。这话用在王克明身上,太合适不过了。
“只要王教授不外出,除了晚上在家休息的时间,他几乎都在实验室,甚至晚上12点以后打电话,他都在做实验。”山东大学外宣部门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作为物理科学家,王克明对实验室有着特殊的情结。如果外出几天不能回到实验室,心里总是感觉很难受,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样。“科研需要长期积累,到一定时候,想法便出来了。只有在实验室,我和我的学生才能忍耐住寂寞,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王克明说只有在实验室心里最踏实。
与一些高校研究生数月见不上导师一面相反,王克明执著地坚守实验室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莫大幸事。他带的研究生、博士生,在科研上有疑问,只要到实验室就能见到导师。对于那些喜欢提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王克明偏爱有加,每次学生都是满意而归。“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能这样坚守实验室,很多时候甚至都忘了下班回家,这怎么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动?作为他的学生,我们怎么能不好好跟着王老师学习呢?”王克明教授的学生卢霏深有感触。王克明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和所带学生是师生、是朋友,情同父子。平时大家科研任务都很重,逢年过节,王克明会把他们连同在山东大学求学的温州学生一块叫到家里,亮一亮烧菜的绝活犒劳犒劳大家,有些烧的还是温州菜。作为知名科学家,他谦虚地说年轻人思维活跃,很多地方也是他的老师。学生们每每有不同思路,他都会认真倾听,有时甚至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在自由学术气氛熏陶下,他培养的30名研究生中,已有14人获博士学位,5人成为德国洪堡学者。
老当益壮
2007年之前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得到1/2院士认同即可,但2007年增选必须得到2/3院士的认同。在此情况下,王克明高票当选成为新的中科院院士。
王克明研究的领域说起来有些难理解,但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远。离子束技术能改变固体表面和近表面的特性,是二十世纪重大科学发现,在信息领域、新材料领域应用很广,如果没有离子注入技术,就没有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也就很难产生技术先进的电脑。
王克明领导的课题组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形成氧化物光电晶体的光波导结构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并揭示了离子注入波导结构的形成机理。
王克明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其中光论文就有170余篇被《SCI》收录。现在,王克明研究团队申请的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获批准,记者采访时,他正好刚刚参加完一个与此有关的会议。老当益壮的院士正全心全意投入到新课题的探索性工作去。
2007年当选院士时,温州中学专门发去贺电,王克明言辞恳切地感谢母校的培养。由于科研工作实在太忙,王克明离最近一次回温探亲已有7年。在他的印象里,温州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路宽了,楼高了,人富了,温州人甚至成了名扬天下的群体,王克明对此感到非常欣慰、非常自豪。王克明对家乡的工作也相当支持,最近温州科技馆就丰富场馆内容求助温籍院士,王克明百忙中抽空和科技馆人员交流并题了词,他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回家乡走走看看。]
【供稿单位:中国侨网 2008年08月05日 作者:白锐文 王振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