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谢谢各位参与讨论的同学,我们下期读书会再见,大家继续做好防护,居家期间不要放松。”
老师的话音落下,同学们纷纷“离开会议”。我长舒一口气,按部就班地关闭企业微信,上传录音文件,将这一期读书会的资料整理、保存。一场春雨悄无声息地伴随读书会的进行而到来,轻风滑落在窗沿。我合上电脑摘下耳机,雨声初显,又逐渐清晰,感觉周遭格外安宁。
距离疫情褪去、安全返校还有时日,每两周一次的线上读书会,成为了同学之间“相聚”的短暂时光。在居家的日子里,学院一如既往地支持“山大中文读书会”,我们也将读书会转移到了线上。我所负责的读书会叫做“新世纪文学读书会”,主要讨论时下的热点作家和他们的文学作品。参与的同学比较多,需要协助老师在每一次读书会前做一些简短的准备,比如提前开启会议,分享电子书,调试录音设备,安排记录等等,并不繁琐,还可以在脑海中梳理一遍即将要讨论的书目的具体情节。读书会结束之后,我会按惯例归档。还有十几名同学与我一样,负责着其他“线上读书会”的正常进行,朋友圈也常见到他们分享各自读书会的资料和截图。
没有图书馆和自习室,缺少纸质书,在校时养成的学习作息习惯需要灵活调节,身边手头的各种资源都得设法利用起来。更何况到了研二下学期,课程已经修完,即将着手准备毕业论文,读书会正是让自己保持阅读状态的良好契机。听说学院的“新杏坛讲座”即将在线上恢复,作为研会的一份子,我还会参与到讲座前后的准备和整理中去。新闻上不是号召“停课不停学”吗,有了线上的课堂、读书会和学术讲座,在信息网络架起的虚拟现场,确实能很快消除居家的焦虑与空虚。
昼夜轮替,四季如常。诗人苇岸说,过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春雨如期而至,也未曾误了节气,窗外的世界也正在一步步回归正轨,再突然、再持久的“变”,也无法动摇根深蒂固的“常”,大国小我,前行的步伐从未停止。若非疫情之故,或许我会如同往年一样无缘得见家乡春日的甘霖,更不会如此期待云销雨霁时的斑斓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