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调到人事部(人才办)工作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工作排得满满的,感觉静下心来深入进行思考的时间还很不够。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工作的同时,我和大家一样,能够好好地思考筹划一下自己的工作。新学期伊始,学校党委就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组织全校的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我想这也是让我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抽出时间进行深入有效的思考,通过学习、领悟更好地推进我们的工作。
通过学习,结合在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特别是与国外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和所取得的实际成效进行深入的对比,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等一系列工作,专门成立了中央领导小组,建立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6个省市与湖北各地市一对一帮扶,切实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调集全国的医疗、生活物资驰援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切实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愈挫愈勇,不断在艰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制度和文化在我们高校的治理和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我们正在深入推进的“强院兴校”行动就是一场制度和文化的重塑,归根结底是让全体教职医务员工都树立起“学院是办学主体、老师是办学根本”这样一种理念,就是要发挥出全体教职医务员工的作用,集聚起全体教职医务员工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旁观者,全是参与者。因此,下一步人事部(人才办)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调动起全体教职医务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要传导压力。我们在调研中经常听到单位反映编制太少,和其他高水平大学同类学科相比人员规模小很多,完成既定任务的难度非常大。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学校的人均科研贡献率总体偏低,二八定律非常明显。同时学校的剩余可用编制数量已经非常紧张,而有限的编制将被优先用于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这就倒逼我们必须要向内挖潜,向存量编制和人员要效益、要成果。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和退出机制,真正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不打破一些坛坛罐罐、不真正红脸出汗就不能触及根本,就不能很好的将压力传导到每一位教职医务员工。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全面加强各类考核工作,一方面要建立高层次人才考核退出机制,可采用分学部述职评议的办法,采取末位淘汰制,让全体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感受到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聘期考核管理,遵循各类人员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和任务要求,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用、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选取试点学院逐步落实岗位聘用能上能下,要触及岗位调整这个根本,进而调动起存量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体教职医务员工都要对照学校党委“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要求深刻反思自身工作,并将此作为一种努力奋斗的文化,进一步找准差距、抓好落实,用自己的工作成绩助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二是要释放活力。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科汇聚、融合、交叉。结合“强院兴校”行动,赋予部分试点学院更多评价自主权,突出代表性成果评价、小同行专家评价和团队整体评价。优化资源配置,将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向交叉研究团队倾斜,将学科交叉研究业绩作为学校编制岗位配置的重要参考指标。创新评价体系,构建学科交叉型评价体系,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创新聘用模式,探索人员双聘和科研成果双边认可制度,真正将科研平台作为促进学科汇聚、融合、交叉的重要载体,而不是成为一个又一个壁垒森严的机构。探索团队考核,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以解决重大科研问题与强化合作机制为重点的整体性考核。合理认定学术成果,明确交叉研究成果的认定范畴、层次类型以及代表性成果要求,鼓励承担大项目,促进产生大成果。
三是要增添动力。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持续增长机制,实现教职医务员工收入“五年三增长”。2018年,我们实现了“五年三增长”的第一次增长,绩效工资平均调增将近95%,大幅提高了教职医务员工收入水平,使教职医务员工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强,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师资队伍。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岗位绩效工资水平,逐步加大业绩绩效工资投入占比,不断强化绩效工资的竞争激励导向,发挥好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真正实现“待遇能高能低”。另外,还要鼓励教职医务员工单项卓越,如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型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比例,使教职医务员工都能够安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
四是要提高能力。向内挖潜的前提是提高教职医务员工履职尽责的能力。2019年以来,学校深入实施各支队伍的能力提升计划,特别是管理支撑服务队伍,大幅提升了加快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各项能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总结能力提升计划运行一年来的经验、发现存在的不足、扩大提升计划覆盖范围,全面提高教职医务员工教学、科研、管理、支撑、服务、保障等各项能力。
五是要形成合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学科门类多、碎片化现象严重,实体教学科研单位多、壁垒现象严重,各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情况。要努力改变各学科或各单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小团队作战模式;要打破刚性的学科界面,跳出学院、跳出科研机构、集合全校之力来建设和发展学科;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全面布局各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科布局、学科规划、学科调整一定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面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重大科研任务开展协同攻关。一方面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度,逐步、坚决淘汰老化、弱势学科;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学科汇聚、融合、交叉,努力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有效推进跨校区跨学院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协同一体发展。要在制度层面开展研究,推动学院、学科、学者一体发展;要做好前瞻谋划、提前布局,研究如何在十四五规划、龙山校区创新港规划、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新一轮建设中为学校新甲子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要努力发挥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显著优势,发挥出党的宣传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将全体教职医务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上来,树立起舍小家、顾大家、赢全局的大局意识和集中力量、通力合作办大事、办成事的协同意识,形成合力把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我一直和人事部(人才办)的同志们强调,我们所承担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继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坚守人事人才工作初心,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赋予人事人才工作者的新使命。继续坚持用“两把尺子”量好自身工作,始终从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出发思考和审视改革发展工作,始终站在教职医务员工的角度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不断优化学校的人才生态环境,努力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精准化的人才服务工作体系,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将我校打造成人才云集的新高地,真正实现“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