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8!当我按下鼠标,看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SIS系统”页面上显示集中受理期项目清单、单位承诺书上传提交成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2020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申报工作收官!本年度学校共申报国家基金2718项,申请量超过去年的2639,首次突破2700,再创新高!
简单的“2718”数字背后,我更清楚这个“突破”“新高”是多么来之不易。2020年,受国家基金委限项政策调整、附属医院归属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校国家基金申报工作压力重重。为做好今年的国家基金申报工作,我和科研院国家自然基金部的同事认真研判形势,早谋划早动手,按照“全程、提前、有组织”“人才、重点、一对一”的工作思路着手开展工作。
去年8月便开展了2020年杰青优青等人才基金项目摸底工作,提前摸清了人才苗子储备情况。10月到11月,我又用近两个月的时间与40余个二级单位逐一单独交流,为他们一一分析申报形势、与他们一一商讨确定申报方案,既摸清了家底、深入挖掘了申报潜力,又充分调动了二级单位组织申报国家基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1月26日召开的全校申报动员启动会正式拉开2020年度申报大幕,配合一校三地,分校区、分项目类型的多次申报动员会;后续重点督促发挥各二级单位和专家的作用,做好项目的学院初审和初评工作。全校层面采取主动措施、多种形式,对人才类等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服务,组织专家指导修改提升申请书质量;济南、威海、青岛、齐鲁医学四方联动,统筹协调,克服疫情影响,共同发力使我校国家基金的科研组织管理初步实现“有组织”目标。正因为起步早、有组织,才使得今年的国家基金组织工作消弭各种不利影响于无形,申报量再创新高,全力维持了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向上势头,也力争让势头成为趋势!
在全力做好国家基金申报的同时,近期通过参加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认真学习专家线上辅导报告,再次深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和《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的意见》,我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强院兴校”行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校部机关管理服务人员,结合自己一直在做的科研组织管理服务工作,以及刚刚参加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GALD2019”项目研修的收获,我就如何结合具体工作实现山大“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方面有了一点点思考,现与大家分享,期望能收获指导。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用“金钥匙”从战略层面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爱所以爱,作为山大人,就要必须带着对山大满满的爱去思考工作、开展工作。
其次,必须加强协同。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学科、学科与学者、学者与学生、职能部门之间必须有协同精神、协同能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发挥我们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最终收获全面胜利。
第三,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做到“有组织的科研”。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面临着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等情况,“单兵独斗”“夫妻店”“父子兵”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政策制度、资源配置、考评评价等指挥棒,做好学科学院学者的汇聚交叉融合,做“有组织的科研”。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从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解决协同和共享的问题,也就是院系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事情。例如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学校科技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培育组织实施、国家级或跨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协同学科力量、产生新的增长点等。但关键还在院系一级,要通过重心下移,“强院兴校”,让办学主体和专家学者具有学术行动能力和资源掌控能力,最大程度激发“院系办大学”的力量,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最后,必须提升制度的规范性和服务的专业性。大学机关管理服务机构的人员所从事的管理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服务,而是要融入学术共同体,为学术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建立被学术共同体广泛认同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行政与学术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让学者乐于接受专业的服务,而不是刚性的管理或纯笑脸的无作为。要在专业服务中完成相关管理任务,提高服务质量,使学者心无旁骛专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
《大学之用》的作者克拉克·克尔曾经说过:“伟大的大学是在历史上伟大政治实体的伟大时期发展起来的。”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感到无比幸运。从1998年怀揣入学通知书进入山大,到2007年博士毕业留校参加工作,山大路、洪家楼、小树林已陪伴了我22年,让我拥有了一颗永远炽热的“山大心”。这颗心告诉我,只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只要努力奋斗、勇毅笃行,“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就一定会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