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妹妹第一次听到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开始校内招生时,我们认真地聊了一个下午——它有关科研与医学,有关健康与责任,好像也与我们有关。“黄色的森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于是我一边听着那些“放弃高薪的原专业真的好可惜”的声音,一边和妹妹讨论准备着生医科专业选拔的申请表和面试,将自荐信改了一遍又一遍,将生命科学课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郑重地提交招生申请,分别在济南和青岛顺利进行了面试。
我记得面试完的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和妹妹互相打电话,发现我们都和面试教授提及到了“和我妹妹(我姐姐)一同报考生医科学专业”这一话题,面试老师们哈哈大笑,场面和谐而融洽。
我想响应“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短板”的号召,我觉得健康产业将助力人类走得更远,我们想替在科研岗位上牺牲的家人继续向前。我看到,在《Science》周刊近几年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有一半以上的结果来自于生命科学领域。生物与医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是全方位的。于是,择我所爱,爱我所择,在这个成长的十字路口上,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最热爱的,也背上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基础医学院。我也曾被那些反对的声音动摇过,但当我在开学典礼上重温山大齐鲁医院与川大华西医院相遇并共克时艰的场景时,当爸妈说他们坚定地支持我们的选择时,当我想起在我迷茫时还可以和妹妹相互扶持时,我越来越明白,选择这条路我不后悔。
我喜欢课表上的每一节课,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有趣的。清晨,常常是妹妹从上铺探个头,含糊不清地问道:“去图书馆吗?”我便“腾”地坐起来。于是我们瞬间清醒,兴致勃勃地开始预约座位,生怕再晚一点就抢不上图书馆的位置。我们最爱在蒋震图书馆待上一天,在齐园吃经济可口的三餐。我们也爱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去学摄影,学采访,或学习Ps,当一名合格的记者。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充满温情的人,对无数的人们倾尽善良,为世界发出理智的声音、动人的号召。
我想,在未来的无数个寒暑日夜,我们将在图书馆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拥抱岁月山川,和专业老师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
王心悦(右)与妹妹王心怡(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