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2013山大日记:医学院校友 冯集蕴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7日 18:22 点击次数:


  50年前的今天,我用3.8元买了火车票,历时5小时来到济南,出站后风尘仆仆背起行李边走边问徒步来到学校。
  牌坊式校门非常壮观,金色的“山东医学院”五个大字特别晃眼。我先来到办公楼前等注册,这里排满了几十个人,多是像我这样布衣布鞋的农村学生,都带着大花布包袱和网兜裹着行李,多是体型清瘦、朴素纯真,虽口音不同,但眸子里都透着对学校的挚爱、对学业的期盼、对未来的憧憬。
  注册后校友将我带进了宿舍大楼,从此,我们成了63级学生。我们4班有46个新生,来自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全省各地,还有很多来自山区乡村。我们认识后就开始畅谈理想、希望和未来:有的想在大城市大医院当大专家,有的想建立小家庭、住上小洋房、坐上小汽车,而我想回到县城像“堂叔”那样当名受人尊重的名医。
  今年10月12日应邀参加老同学50年联谊会,孙女老早就从网上给我购了票。我一早在取票机前放下身份证三点两按就取出了往返车票(票价84.5元),乘车一小时二十分钟就到了母校。校门依旧,只是换成了山东大学医学院金色大字。我西装革领拎着小包漫步在去八楼的小道上,心中五味杂陈,5小时与143分怎么比?3.8元与84.5元怎么比?布衣布鞋与西装革领怎么比?两脚排购与网购更无法比!半个世纪国家已发生了巨变,时代已驶入高科技快车道。50年前我们有缘在校园相聚相处,朝朝暮暮、风风雨雨、度过了七个春秋。一幢幢教学楼萦绕着我们朗朗读书声,一间间实验室记录了我们医学生涯,一条条通往附院的小道留下了准医生们的夜半的足迹。
  在十年动乱中我们曾在学校彷徨过、呐喊过、辩论过,给我们心中留下了“反动学术权威”的阴影,让准医生脑海刻下“臭老九”的烙印。在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思想指引下,我们被分配到农村、基层、边疆,在简陋医疗条件下,我们开始了医学实践大探索,与病魔和死神进行血战。我们在基层吃过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救了多少人?医患关系又是如何的亲密!
  十一届三中全会像阳光照暖我们的身,像甘露滋润干涸的心。我们不甘示弱,有人考研、有人进修、有人调动,找到了理想的单位。时光荏苒,当初风华正茂的青年已满头银发、满脸皱纹、还有的身体佝偻。当年风度翩翩的医学生都早已成了老专家教授,都圆了当年的梦。为了这次联谊会,有人不远千里步履艰难的赶来会老同学,再叙友谊,再谈未来。
  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灿烂。我们古稀之年有的想在医院与患者沟通发挥余热,有的要参加老年科协去义诊,有的欲著书立说,有的动笔发表科普文章,我想上老年大学,青山常在,只要我们管好嘴,迈开腿、常微笑、睡眠好,忘记年龄这个符号,我们就能时刻保持年轻态,充满幸福感、满足感,就会感恩党和国家、感谢社会和时代,就会老树开花释放正能量。
  在此聚会之际,特书“同学再相会”一诗献予老学友。
  五十余载医疗攻,泉城相聚七年终。潜心攻读学堂里,风雨求知实习中。奋斗基层流大汗,自强新院建丰功。历经坎坷跨学界,屹立巅峰在鞠躬。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作者:医学院校友 冯集蕴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佳亲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