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迎来了哲社学院首届本科生学术能力大赛结项的日子。作为项目的小队长,回想和小伙伴们满怀热情的准备过程,颇为欣慰。
我所在队伍的研究出发点是借助人类学的视角关注原生家庭结构对后代婚恋的影响。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我们五名分别来自黑龙江、山西、云南、浙江、山东的成员,决定将田野点设置在各自的家乡,利用春节亲友聚会高峰期,了解各主体对于年轻一代婚恋的观念及具体实例,并结合问卷调查、网络民族志等方法展开研究。
调查中,我们颇有些意外和惊喜地发现,其实是子女一代的婚恋会对长辈的个人生活乃至原生家庭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于是,在撰写调查报告和补充田野材料时,我们调整了研究思路,以期了解父母甚至祖父母辈缘何为“孩子”婚姻焦虑,关怀长辈们为晚辈顺利成家忙前忙后的操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研究发现的乐趣,从团队合作中得到启发,同时也为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而高兴。
上周,小组内的五名同学从性别差异、文化心理、时代背景等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田野材料的分析和整理过程,成长背景相迥异的我们还畅聊了自己对“家”的看法。我们如此的不同,此次契机却让我们在朝夕相处中感受到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美妙。
准备迎接答辩了,我准备答辩稿,敏敏负责做ppt,尉博负责在答辩时切换幻灯片。在去答辩的路上,我再次感慨:“去年肯定料想不到咱们的研究方向直接调转了,从父母对儿女的影响变成儿女成家令父母生活产生的剧变。”敏敏回应道:“说明我们长大了。”
在我们作了六分钟的简要介绍后,评委老师在点评中提到了我们自己本就意识到的文献梳理与理论欠缺的问题,也提到了我们未注意过的研究思路和题目问题。通过点评,我们得到了新的启发。在承认不足的同时,我们也感到更自信、对团体的归属感更强了。
人类学告诉我们,意义正体现在过程中,要包容理解与我们不同的个体及其理念,对生活的本真呈现就是意义。也正是在此番呈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父母们焦虑的原因,从微小事件中梳理时代脉络,在家庭琐碎中窥见文化变迁。
答辩结果很快就要公布了。在我们努力准备期末考试之时,我在北方的冬夜记录下了彼此启发迸发新奇思路的温暖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