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一届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创业大赛圆满闭幕!”周六下午共同主持完大赛闭幕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顾这大半年挂职生活,我感慨良多。
时间回到去年九月份,经过校内双向挂职干部教师岗前培训班的系统学习,我来到了齐鲁交通学院报到。学院领导班子和我深入交流后,结合我在创新创业教学一线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安排我和葛智副院长一道将学院的双创教育体系建立完善。于是,我、葛院长以及教务秘书杨梦宇组成了三人小组,开始了我们的征程。
我们从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校级创新平台现有体系、学院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出发,经过院内充分交流研讨,最终确定以“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重点前沿学科方向作为学院双创的发展主线。十一月份,我们组织学院教学骨干,共同撰写了《关于成立山东大学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创业平台的请示》报告,凝炼了“学科交叉、本研一体、产学协同、需求导向”四大特色,最终正式进入学校双创平台体系。结合我在工程训练中心十多年的创新竞赛经验,寒假前我们发布了第一届山东大学“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创业大赛的比赛通知,和山东轨道交通学会、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共同向省里递交了创立山东省大学生“创意”轨道交通大赛的申请,与中国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主办方积极对接,“校赛—省赛—国赛”三个层次的贯通通道同时开始拓展。
新学期伊始,由工训中心承办的山东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启动,我作为其中水下管道智能巡检和工程场景数字化两个赛项的负责人兼指导老师,开启了一段异常繁忙的日子。白天在工训中心忙工训赛,晚上和周末,我们三人小组和学院老师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四月份,省赛成功获批,国赛进展迅速,由齐鲁交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共同举办的山东大学“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活动月也拉开序幕。活动月以“学术引领、活动育人、聚焦双创”为特色,包括专家系列讲座、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校友返校沙龙等内容。比赛既挖掘“深度”,鼓励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合组队就某一前沿问题深入探究;又照顾“广度”,设有实物作品、方案设计、创业企划、艺术设计、LOGO设计5个赛道,全校各专业学生均可参加。
周六上午,创新活动月的高潮——第一届“山东高速杯”山东大学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工程训练中心开赛。校党委王君松副书记宣布开幕后,同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及校内各单位专家一同参观了学生创新作品并给予了相应指导。通过大赛Logo作品征集,“交互天地、通达万物”经学生投票脱颖而出,成为大赛正式标志。本次大赛共有600余人报名初赛,最终107件作品、450余人入围决赛,涵盖全校各学科大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实现了我们所预期的“深度”与“广度”并重。
感谢学校给了我挂职锻炼的平台和机会,感谢学院,感谢中心。双创路上,校赛只是其中一小站,未来,我们更须像拓荒牛一样,奋蹄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