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职工

博物馆(青岛)工作人员 王昭力

王昭力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8日 09:38 点击次数: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博物馆日更加特别: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刚刚作为山东省国际博物馆日的主场宣传活动举办地,受到各界瞩目,并在半年多的试运行之后,于5月15日举行了开馆仪式。

转眼间,入职博物馆快四年了。还记得自己四年前来到青岛校区的那天,面对空空荡荡的博物馆大楼,不知道这4.08万平米的庞大空间将要如何去布置,甚至不知道该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现在,这里设有四个常设展览、三个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环境与社会考古学国际实验室,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办公区、教学区、资料室等模块一应俱全。

四年的时间恰好是一个人读完大学的时间;和很多人一样,四年的求学生涯,其实才刚开始读懂一门学科。四年中,我也从一个博物馆爱好者开始,学着如何去做一个人类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讲述者。这次开馆就像我们的毕业典礼,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庆祝,继而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展品和各种主题活动,我们向大家提供更多与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思路。

博物馆的展厅中,漫长光阴凝结于器物;相比之下,我们不过都是沧海一粟,短暂地从历史的字里行间穿过。这种短暂和殊途同归,让人变得谦卑,也变得豁达,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答案都在藏在这些石斧、骨针、陶鬶、铜镜、玉钺、诏版、钱币、竹简等等遗存之中。

 

博物馆诞生之初,曾是贵族收藏和展示私有珍品的地方,在今天,博物馆不再是高高的神坛,而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场所,更是实现个体情感表达和对话的地方。我们的博物馆里,不仅有宏大的主题和专业性的陈列,也有每一个人小小的悲欢;既展现了齐鲁文明史的演进和发展,百廿山大实现为国育贤梦想的实践和坚持,山大考古学科90多年的积淀和传承,也承载着今天青岛校区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策划制作的展览所传递的对母校、城市、青春的解读和眷恋。

博物馆不仅有守正和传承,更有创新与发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博物馆作为公共机构,对自身的定位和功能也进行着新的探索。在凝固的博物馆建筑之外,我们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在云端为大家直播博物馆展览,介绍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并与观众们隔空互动。

 

我的老师王伟教授曾对我说,博物馆是最好的工作。我想,的确是这样的。在这里工作,常常会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人类的智慧、历史的波澜和世界的精彩尽收眼底。博物馆的人们是极可爱的,无论是这里工作的人、参观的人、学习的人,甚至偶然路过的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博物馆,那便是世界投射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这种缤纷,不断丰富着我,也鞭策着我不断学习,能力所及,用心求证,严谨表达,带着一份强烈的使命感和深沉的感情,去讲好山大的故事、文物的故事,以及每个人的故事。


【供稿单位:博物馆    作者:工作人员 王昭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芳奥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