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从来是一体两翼,不可或缺。在校学习的时间里,我们向来学的理论课程多,而实践课程少。本着知行合一的理念,文学院在2021年的岁末成立了语言与文化田野调查小组,依托学院老师们的课程,带领学生们参加田野调查实践,在夯实专业基础上,更是给同学们一个实践探索自己学科兴趣所在的机会。
今天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参观则是我们小组的第一个活动。本次参观由张树铮、岳立静、刘娟、张燕芬四位老师带队,与我以往自己独自一人随遇而安式的参观有所不同,这一次有了专业老师的带队,自是别有一番感觉。虽然这一次我主要负责摄像的工作,没有一直跟在老师们身边听他们讲解每一类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但相比以往,依然有许多不一样的收获。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里展览的主要是山东的民间工艺品,而民间手工艺可以说是民族活态的灵魂。陶瓷、玩偶、炕铺、婚服、车具等工艺品十分丰富而且非常精美,遍及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若仔细观察,多加思考,是很有可能从这些工艺品里边看到山东民间的观念、民间的工艺、色彩系统以及叙事方式等文化内容的。
参观中,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小时候见过”和“这个我小时候玩过”,然后便说起它们的具体用处或者玩法。而像织布机等手工器具,是我们所没有接触过的,几乎只能从课本中看到照片,更别说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就拿我自己来说,听老师讲了一遍,依然不明白其工作原理,只觉得相当复杂,织成一块布是十分不容易的。
展览的工艺品很多,我们自然不能一一作详细的介绍。此前我没有参观过像这样专门的博物馆,这让我有许多不同的感觉。如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所收藏的基本都是非常著名的艺术品,这些名画名品、金装银饰,大多以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分门别类进行展览,给我一种非常宏大的叙事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则更多给我一种生活气息,里面的展览品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也曾接触过的,感觉和它们的距离更为接近,也就更为亲切。虽然我对艺术连一知半解都没有,但仍能感受到深蕴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从美术角度看,里边必然蕴含着许多我们可以挖掘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