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的闹钟响起,考完试了,但是似乎不想让自己松懈下来。
翻开未来要学习的历史教材,开始预习。背完书,拿出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三年级语文教材,毫无教学经验的我,第一次尝试着备课。我很期待与喀什的小朋友交流,希望能在每一节课教给他们足够的知识,让他们在视野上能有更多的收获。在脑海里反复模拟上课的实况,希望自己能给喀什的小朋友留下最好的印象。当然,远离小学课本已经很多年的我,重新拿起这课本,还真的有点无从下笔。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我寻求小学语文老师的帮助,在她的指点下,我顺利地展开了备课。也有新的小朋友预约了我的课程,我很期待和小朋友的遇见,希望我们能在这一次支教里,散发更多光和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送去更多的曙光和希望。
临近中午,一个关于民族文化的社会实践小队在群里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我们应当树立一个确定的小的文化目标进行创造转化,以确保这一次社会实践能拿出成果来。我对此发表了不同意见,我认为我们现在一无数据,二无调查,三无转化实践,贸然提前确立这个文化转化的小目标,有些不切实际。在我们的设计框架里,我们希望做一个长期性并且真正有效的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作出贡献的项目。起步设计时,有些艰难,大家要从无到有搭建起一个完整的行动框架和计划指南。辅导员张老师积极参与进来,用他的想法设计带动了大家的思维活跃,很快,我们就设计好了整个方案的初稿。我们对之后的调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希望能对自己的家乡做些贡献。
实践小队约定好下一次开会的时间后,我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青年宣讲团的材料。党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浩瀚和伟大,我愈发学习,愈发觉得自己了解的实在太少,也让我感觉到了宣讲任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思想觉悟也在不断提高,我更加积极地向党靠拢,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当太阳落下,我反思这一天的工作,忙碌但充实。这个寒假,我将竭力做好假期的每一项工作,给自己一份满意的寒假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