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13日,四天“泡实验室”的时光一晃而过,我也顺利完成了项目的第一部分。土建与水利学院“鉴土之瞳”社会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在考试结束后选择留在学校,去追逐心中的科研梦想,团队成员在武科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黄土的微观图像扫描及对黄土微观结构的观察与学习,几天下来收获满满。
仍记得6个月前,武科老师带领我们开始“非饱和湿陷性黄土的微观效应研究”课题的研究,作为本科生的我们懵懵懂懂,虽有对科研的热情与憧憬,但专业知识的欠缺还是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武科老师定期与我们开会交流,为我们联系试验的指导老师与实验室,给我们指引前进方向。而我们项目小团队研究了一篇又一篇晦涩难懂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清晰了概念也逐渐确定好了努力的方向。
今天上午9时,社会实践团队再次于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工程技术中心集合,开始了土样扫描观察任务。“显微镜通气、土样制作、放土样抽真空......”,长时间“泡”在实验室,我们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操作也愈发熟练了起来。电镜扫描时,队员先将SEM图像放大到50倍视野,找到合适的土样位置,对图像进行整体的微结构观察扫描,观察后选取颗粒清晰无放电的区域,再将图像分别放大到200倍、500倍、800倍、1000倍等中等倍数区进行土体结构的定性分析。最后选取典型区域将SEM图像放大到1500倍或2000倍,用于微观结构的定量分析。
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团队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将思维和视野开拓,产生了更加“大胆新奇”的想法。我们设想将此次研究的成果置于一种便携式的仪器中,用我们的仪器便可实现对黄土湿陷程度的实时检测,为工程节约较长的工期。我们也在不断为我们的目标努力,尽力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实物化,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科研中展现我们山大学子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