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最后一天,山大文学院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学年论文报告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顺利落幕。虽然受疫情影响,报告会仅能以线上形式举办,但是大家的学术热情依旧高涨。同学们的论文提交量逐年递增,所提交的论文也都质量颇高。报告会邀请了马文、张红军、张树铮、刘林、程相占、李剑锋、黄发有、孙学堂、李开军、丛新强、马兵、吴柱等知名学者在百忙之中担任评委。每位同学的报告结束后,老师都会对其所报告的论文进行细致深刻的点评,肯定论文的可赞可取之处,同时也为同学们指明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岁月如梭,今年是我在山大文院的第四个年头,也是第三次参加学年论文报告会,但却是第一次作为博士参会。有幸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获得一等奖,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一方面,学年论文报告会可以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让大家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大家整合梳理论文要点从而流畅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其他人的报告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热点,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此外,在研究生阶段,大家大多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学年论文报告会汇集各专业的论文报告,也可以开拓大家的学术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之,在历年的学年论文报告会中,我都收获颇丰。
我的学年论文聚焦的是章丘和利津方言清入字归派方向不同的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早有关注,但目前看到的研究成果多数都是运用传统语音学方法来观察调类和调值的变化,对于正处于逐渐消失变化中的入声来说,这样的观察还不够细致。经过与岳老师的多次讨论,加之受到刘文老师关于声调感知论文的启发,我们决定将传统语音学与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重重困难:实验难设计、疫情影响调查进度、实验数据与预期不同、论文完成的关键阶段因为一些原因情绪很差等等。岳老师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和我一起讨论,为我理清了研究思路;更是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让我得以快速摆脱困扰,全身心投入到学术中来。能在研究生阶段遇到这样一位导师,实属我之幸事。
春归大地天渐暖,虽然当前济南的疫情还未完全消散,但困难终将被克服,未来总是值得期待。愿大家在这个春天均能:所得皆所期,所失皆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