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在通往外国语学院的路上,入院时经过了“入外院门,做山大人,启世界窗”的立牌,立牌上是外语学院独有的色彩——静谧紫。在习习秋风的吹拂下,今天的外语学院比前几天更显凉快。
今天,导师与我们大家线下见面。组会在九点开始,学姐们汇报了最新完成的论文,演练了即将要做的会议发表,还分享了曾经投稿过的期刊,总结了期刊投稿过程中的改稿经验。在短短一年到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每位学姐都发表过1至2篇SSCI期刊论文。学姐们笑着回忆起她们在首次接到论文修改意见时,因为没有修改论文的思路和经验,在老师办公室里一边哭一边寻求老师帮助的经历,也感慨自己从事事都要请求老师帮助,到现在可以独立完成项目的统筹规划,并自信地规划第三篇、第四篇论文投稿的成长历程。听了学姐们的汇报后,我惊讶于学姐们的进步之迅速,也深感她们现在学术成果的来之不易。
这次组会刷新了我对研究生生活的认识。组会前,我想象的研究生学习是什么样子呢?是依旧延续大学学习模式——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在学习方式上依靠自主学习,摸着石头过河,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而组会上老师的一番话完全颠覆了我对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认知。老师强调,科研“小白”应该转变被动学习者的身份,我们要将“接受输入、达成阶段性成果”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持续输出、勇于突破创新”的学习模式,通过总结与写作倒逼自己思考。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并非单枪匹马上路: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从每周一次的学习汇报开始,手把手带我们踏实前行;学姐学长是我们的榜样,无私地分享学习经验,缓解我们的学习焦虑,为我们排忧解难。
从学院出来已是午后,阳光也变得温柔了些。我的面前有几条路,但我不再迷茫,会在师长的引领下往前走。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自己在下一次组会中的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