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新生入院教育工作总结的最后一笔,听着办公室窗外时紧时松的雨声,我回忆着一个月以来担任辅导员的经历。新生入院教育系列活动,是我入职以来参与组织的第一项工作。面对新鲜的工作环境、紧凑的工作节奏、特殊的医学专业特点,以及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的实际情况,我有些诚惶诚恐地跟着前辈老师一起进入了工作状态。参与制定活动流程、独立负责会务安排、与教学医院沟通、与主讲老师对接、完成总结初稿……每一步都是初体验,虽忐忑但兴奋。
最难忘的是工作启动会上的“头脑风暴”。那天,全体辅导员围坐一堂,各抒己见,一起学习学校和齐鲁医学院的工作要求,一起讨论在学生分批次来校、且直接到各医院报到的安排下采取哪种形式最稳妥有效,一起分析各教学医院的情况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作用,一起研究本次新生入院教育所涉及的十余个培养单位和职能部门如何分工才能完成协同……听着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我逐渐感受到,原来我所入职的医融中心学工办,涉及面如此广泛。
“头脑风暴”时,每位辅导员老师都很投入。有的老师驻医院工作十余年,对医院的模式和特点非常了解;有的老师从学生需求和工作实效出发,探讨了以教学医院为主体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有的老师讲到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疫情防控;也有的老师说到了怎么通知、怎么督导、怎么总结等具体落实的问题……听着老师们的热烈发言,我深深感受到,虽然医融中心学工办涉及的常规工作常常需要专门讨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每一个人都在积极努力地全身心投入,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让我深受触动。
学生工作负责人曲珊娜老师说,我们带的这批新生,是医融中心成立以来迎接的第一批新生,新单位、新学生、新模式、新开始,意味着“一切都要创新”,更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入院教育实施方案,乃至后期的每一份工作方案,都将是学工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虽然是新人,我也“初生牛犊不怕虎”地谈了自己的想法,也承接下了全部的会务工作。现在想来,正是当时老师们看向我的那种认真又鼓励的目光,给我了独立完成工作的勇气和信心,这份信心也支持着我顺利完成了一个月以来的各项工作任务,让我在学工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真正成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
“头脑风暴”的成效,是一系列顺利开展的新生入院教育活动,包含“校史院史”“职业精神”“规章制度”等三个主要篇章,涉及两个职能部门和10家教学医院,持续近一个月,共组织86场报告和培训。虽然没有尽善尽美,但在我的心里,它真的不失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这是我此时此刻的内心所感,也是对待未来每一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这段经历将带给我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挑战和成长。我期待并将为之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