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威海校区青年骨干能力提升班的学习已至后半程,理论熏陶、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小组研讨各部分安排周密,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氛围浓厚,为年末的工作学习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总在期盼,时间过得慢一点,课程再多一点,与小组同事们的交流再多几次。每周大家集体学习交流的时间虽短,但每次研讨都是思想火花迸发,讨论热烈。特别是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我们站在自身岗位实际,坚持精耕细作、精致服务,就如何把本部门具体工作实现项目化、清单化、时限化管理,谈体会、谈想法,畅所欲言新观点、新做法。
不经意间,小组已经成为学员们学业上互学互促、工作上互帮互助的“学习队”和“业务组”。小组研讨中,校区党工委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办公室)的王晶老师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了校党委书记郭新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报告,分享了自己对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立德”鲜明导向的心得体会,加深了学员们对教师工作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极端重要性的理解;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陈超老师分享了自己参加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化团队建设与管理等专题学习的收获,使大家对坚持系统思维、做好科学管理有了全新认识。
青年骨干能力提升班培训对我而言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从事的校地合作工作具有服务对象多、业务面广的特点,要求对“政产学研金服用”各领域的政策条件、发展资源、创新要素都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实际工作中,我感到自身对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省市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策略路径的把握还存在相当不足。参加青年骨干能力提升班的系统学习,使我对学校在新发展阶段发挥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服务山东战略,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的紧迫性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补短板、强弱项、长技能、提素养,在青年骨干能力提升班学习的全程充满了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作为能力提升班的一员、校区校地合作与服务山东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我将继续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服务师生、促进校地合作发展工作中。接下来,我将努力结合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以及威海“精致城市”发展需要,在凝练校区社会服务典型案例与服务社会重点项目,以及谋划建设校地融合发展项目等具体业务工作中,强化系统思维,突出重点、打造品牌,注重细节、优化服务,讲求实效、提高效率,为校区社会服务工作新亮点建设贡献应有力量,努力成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的实践者和行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