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渐渐远去,今天,当我迎着晨曦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想到自己这几年的研究生经历,心中忽然生出许多感慨。
回顾过去三年,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导致全球约2.5亿人感染,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公共卫生格局。身处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提供的优良科研平台,在导师王培会教授的带领与指导下,疫情暴发初期,我有幸参与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研究之中,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2020年初,我们课题组无偿为科研界提供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编码的所有基因相关质粒,并希望有能力的课题组早日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助力疫病防控,为中国加油!2020年11月17日,导师王培会教授和美国Howard University医学院的Tang Qiyi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旗下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系统地阐明了除NSP11蛋白之外(仅有14个氨基酸)的28个新冠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对理解新冠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启发作用,而且可以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线索。同年12月28日,我们课题组和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课题组在新冠病毒逃逸人类抗病毒免疫方面取得新进展,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文阐明了SARS-CoV-2抑制人类抗病毒免疫的重要机制,为干扰素疗法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新冠肺炎的部分致病机理。2022年1月20日,导师王培会教授带领的团队与多团队联合攻关,在Cell子刊发表研究论文,使用蛋白质组学的前沿技术手段,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抑制抗病毒免疫的机制。2022年1月24日,我们课题组和高成江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最新研究进展,发现了新冠病毒(SARS-CoV-2)NSP5和N蛋白通过影响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的形成抑制RIG-I信号通路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怀揣着对学术难题的热情和攻克病毒的责任感,多少研究者为之孜孜不倦,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实验室的灯光和不曾停歇的实验器材见证了我们步步稳扎稳打的努力,能够取得这么多成果,我们也非常感谢高等医学研究院提供的资源。而我作为一名研究生,有幸参与这些研究,并获得山东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奖,要感恩导师的指导与帮助。由衷感谢王培会教授不辞辛苦的教导,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不断改进中提升完善自己。
过去一年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莫过于疫情期间为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实行校园封闭管理的那段时光。当时,我的寝室位于趵突泉校区,实验室在千佛山校区,属于跨校区学习的学生,当听到要封闭管理的那一刻,我心中蹦出诸多疑问:封闭管理多长时间?在实验楼应该如何住宿?实验室不能住宿的话,实验要如何开展……就在我陷入惆怅时,高等医学研究院的老师们第一时间统计了需要在实验楼住宿的同学,并为我们分配了临时宿舍。更给力的是,学校还为我们提供了临时床铺和被褥。如此贴心的安排,仿佛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我,我的内心无比感谢时刻挂念着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此后,我们又遇到了一个生活小难题——洗澡。留校陪伴我们的老师立即向学校反映,学校又一次迅速回应,在实验楼里安装了临时淋浴点,及时解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老师们马上关注到跨校区学习的学生在特殊时期生活不便的难题,校园解封后帮我们申请了跨校区调换宿舍,现在我们已经顺利入住千佛山校区的宿舍啦!在这里要再次感谢为我们奔波的每一位老师,有你们,这个寒冬很温暖!
未来的路,我会更加坚定地前行,砥砺奋进,不负师恩。2023年,新年新气象。心怀感恩,积聚力量,我们站在2022的肩膀上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