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黄河外宣调研团团队成员 李欣玥

李欣玥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1日 20:50 点击次数: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华夏儿女心中,黄河是生生不息、万古奔流,是百折千回、东流入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写照,但我们所熟知的黄河,在世界上又有着怎样的形象呢?我们团队基于美英德法俄五国相关报道,对欧美主流媒体对黄河形象的构建进行了调研,探索黄河在欧美国家眼中的形象究竟如何。

我们搜索下载了2012年至2022年五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原文,并对其进行翻译,寻找着其中黄河的印记。而我负责调查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我首先搜集了《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以及美联社等十年来的新闻报道。在调研中我发现,自2012年以来,涉及黄河的报道数量波动上升,对黄河的关注相对增多,黄河越来越多地走进世界的视野。在初步整理出来的这六十余篇报道中,占比最大的是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洪水问题,其次是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孕育。

美国的新闻报道中提到了黄河曾经的洪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也渐渐看到了中国治理黄河的努力、黄河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黄河的形象渐渐丰满、立体起来。但这还远远不够,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并不仅仅是地理上流经九省区的一个流域概念,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黄河记录了中国北方生态环境的变迁,也目睹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昂扬姿态。黄河的形象不应只是洪水、水资源短缺。

除了新闻报道,我在调研中还搜集到了一本以西方人的视角,通过游历黄河,见证中华文明的悠久与伟大的书籍——《黄河之旅》。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于2012年4月出版了这本书,勾勒了西方人眼中这条大河的风貌,但本书中波特的所见所闻,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这本书为我们以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黄河、中国,提供了思路。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靠的不仅仅是国家,不仅仅是新闻报道中简单的一词一句,还应当是每一个人的切实努力,尽管个人的努力可能微弱,但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我们将以我们之力探索欧美主流媒体对黄河形象的构建,为讲好中国故事尽绵薄之力。


【供稿单位:(威海)翻译学院    作者:2021级本科生 李欣玥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何语轩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