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应该仅仅是科研的殿堂,更应该是美育的圣地。而如果说有一种美,发源于华夏文明的土壤,承载历史文化的厚重,“声声”不息,历久弥新,那便是民乐。步入大学,在繁忙的科研学习之余,我作为非音乐专业生,加入了泉声室内乐团,又重拾起自幼苦练的二胡。音乐给我带来的是享受,那是将思绪贯穿千年的跨时代对话,那是与知音相遇、以乐会友的共鸣,那是曲终人散留下无尽念想的感叹。乐团的生活不仅提高了我的技艺,美育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艺术。我逐渐听懂了洞箫的如泣如诉,听懂了古琴的徐徐道来,听懂了琵琶的迅捷如风。倘若将各样式民族乐器聚合起来,如对话般你呼我应,又如合唱般气势恢宏,那民乐的魅力就得以完全展现。
曲声悠扬,扣人心弦。伴随一曲《新赛马》,一场视听盛宴落下帷幕。一个普通的夜晚,我欣赏了一场不普通的音乐会。
音乐是那样的神奇,它能连接你的大脑,让你跨越时空;它能抓住你的心,让你体味人间冷暖、人生百态。民乐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早已刻入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之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泉声室内乐团作为山东大学以弓弦乐为主的民族室内乐团,致力于在创新中继承与发展民乐。近期举办的三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乐团成员多年以来的学习成果,更将民乐的美展现给了更多的人。
民乐扎根于生活,体现了中国面貌。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曲调婉转,以最质朴的方式将人们带到群山叠嶂、溪水潺潺的场景之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完美诠释了这首民歌,声部之间的对话更生动地表达了阿妹对阿哥的深情;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铁道英烈》一曲情绪跌宕起伏,打击乐的加入强化了战斗激烈场景的渲染,曲中部板胡的加入稍将情绪舒缓,高潮段落又将全曲推向最激动人心之处。
《九儿》、《鸿雁》,人们对这些作品耳熟能详。它们虽是民乐,但或许是广为人知,或许是演唱旋律朗朗上口,或许是音乐节目上无数次的改编,人们似乎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流行音乐。当它们回归民乐的本质,在民族乐器的演绎下,它们内核的情感更让人动容。《九儿》原曲最为知名的,就是仅有四句旋律和四句歌词,却描绘出了一个倔强、敢爱敢恨,拥有像高粱一样旺盛生命力的形象,描绘出了一个时代的风光。在二胡的演绎下,情绪层层堆叠,音调逐渐拔高,最终如同劲风之下遍野的高粱一样,压倒一般向你袭来。《鸿雁》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随着二胡的一次次转调,同样将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作为听者,此刻我与生于草原的人产生了共鸣。
结尾曲是《新赛马》。作为一名学习过二胡的学生,我对《赛马》格外熟悉,而《新赛马》在保留了大部分原曲主要旋律的基础上,独特地加入了更考验技术的快弓部分,随着半音的爬升,犹如一阵阵马群飞驰而过,洒脱、激烈,听完让人大呼过瘾。
一场音乐会,不仅让我坚定了对音乐、对民乐的喜爱,更让我意识到民乐不仅是传统的,更是包容的、创新的、现代的、发展的。我也愿用我的力量,去推广中华文化的艺术之宝,让民乐之美发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