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院一年一度的学年论文答辩会上,我很荣幸用《实践·社会·审美:论吕荧的自然美学观》这篇论文参与答辩并获得了学年论文一等奖。在文艺学内部初评中,伏煦老师在点评中认为这篇论文很有问题意识;在全学院终评时,李飞老师评价这篇文章站在现在美学的宏观视野上,从新的角度对吕荧进行了重新解读。老师们对论文一致好评,同时也对论文标题、吕荧与李泽厚的关系等提出了切中肯綮的建议。
答辩结束后,我在路上走着,思绪不自觉就飘回了一年前。一年前的我还是不会写论文的“小白”,是我的导师韩清玉老师给我鼓励、给予建议,告诉我论文要聚焦问题、安排结构,并一遍一遍耐心地修改我的论文。老师与我的谈话总是一语中的,让我恍然大悟、提升认识。此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也常去马迎春、王彦丁、张中一的寝室,同她们交流讨论,听她们为我出谋划策;我的室友冀雅朴和赵杨璞静也帮我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有这样的老师和同学,我何其有幸。
而我之所以写这篇论文,是和韩清玉老师、张洪刚老师主持的吕荧读书会分不开的。在入学山大之前,我根本不了解吕荧,只知道他是五六十年代美学主观派的代表。后来参加了吕荧读书会,阅读了《吕荧全集》,我才开始对这位先生越来越了解,由此才产生了写作这篇论文的念头。在开办读书会期间,吕荧的女儿潘怡和吕荧的学生吕家乡被邀请过来作报告,他们从切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吕荧教学、生活上的诸多经历,吕荧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一次和第二次读书会照例分别由韩清玉老师和张洪刚老师主讲,后面由学生汇报、老师点评和大家讨论。韩清玉老师从学术角度介绍了吕荧美学、文艺理论等,让我们注意到吕荧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张洪刚老师从史料角度细致地介绍了吕荧,尤其是他在山东大学的时期,全面展示了吕荧其人其事。韩老师还组织学生从“诗与真”“吕荧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吕荧文学美学与文学评论的时代性与当代性”等多个主题来讨论吕荧,在同学汇报、老师补充、师生讨论中,我收获良多,非常感谢吕荧读书会。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真正能够了解吕荧先生的亦真亦美亦善,还原他的真实面貌,发掘其不可磨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