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十一楼是我常来之处,作为图书馆特色小语种日、韩文藏书的馆藏地,这里读者不多,和其他楼层的人影绰绰相比,这里安静得让你似乎只想闻闻书香,采一缕书架中透过的夏日阳光。离开时,我都会捧走厚厚一摞书,有种完成光荣使命的成就感,因为我始终相信于书而言,定也有一见倾心,而彼之所需,即吾之所往……
回首十五年前的夏天,我们图书馆正式加入了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图书馆正式为师生、读者开启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而我则成为了一名兼职的文献传递员。其后,校区图书馆又加入了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先后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文献收藏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关系。一路走来,从最初对各平台业务的一知半解、多方学习,到宣传推广服务、高效服务读者,十五年间,我们为上千位读者送去了弱水三千中的那一瓢饮。而最让我满足和感动的不过是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以及屏幕上时而弹出的一声声“谢谢”所带来的惊讶和欢喜。“你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恰恰就是如此吧!
昨天早上有位物理学院博士生向我求助,他在科研过程中急需一份上世纪80年代的俄文资料。我凭借在各大平台和数据库的检索以及对文献资料查阅的经验,最后确定读者需要的是一份《苏联科学院通报》——物理类的一篇文献,之后通过联系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他们同意帮助我们做文献代查。过了不久,怀着满心的期待,我收到了这份来自四十年前的科研论文,扫描的泛黄书页,封印着旧日时光,却能打开新的另一扇未知的门。
如此这般是我工作的日常,除了帮助校内师生,我们也会经常接到外校读者的文献请求,这些请求大多为我馆日、韩文特色文献,这也是我常去十一楼的原因。知识无边界,服务无止境,好的图书馆不应仅仅服务于本校师生,更应该服务于所有知识的渴求者。尽管我的工作会更加忙碌,但作为文献提供的后方保障,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能为高校师生学习、教学、科研活动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恰是我平淡工作中的热爱。
光阴荏苒,在威海校区图书馆工作至今整整二十载,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早已变成“岁月静好,生生欢颜”。二十年磨练出热爱的心,我也会同我所热爱的事业一同成长,继续致力于图书馆这项服务的完善与推广,让更多师生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