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弦歌不辍赓续华章——山东大学重大主题美术大展”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明德楼和知新楼主厅展出,我与韩廉腾合作的中国画《国立青大讲堂》是参展作品之一,这幅创作主要表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山东大学在青岛办学期间广揽英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交流的盛景。
1928年,省立山东大学因时局动荡而暂停办学,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省立山东大学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1929年,教育部接受教育家蔡元培的提议,将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筹建,合并省立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组建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创办之初就因大师云集、治学严谨,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国立青岛大学及其后国立山东大学的创办,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繁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画面中心人物是与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成立、发展息息相关的先贤、学者,包括蒋梦麟(时任教育部部长)、蔡元培(国立青大筹办委员会主任)、杨振声(国立青大校长)、闻一多(国立青大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学系主任)、赵太侔(国立青大文学院教授、教务长,国立山大校长)、老舍(国立山大中文系教授)、方令孺(国立青大中文系讲师兼女生管理)、沈从文(国立青大文学院讲师)、张兆和(图书馆英文书目编辑)、梁实秋(国立青大外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洪深(国立山大外文系主任)等人物,以及几位年轻学子的画像。背景以国立青岛大学礼堂作为标志性建筑,选取青岛地区常见的松石环境凸显地域特色,主要突出了山东大学在青岛办学时期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师生们的儒雅风度。
老舍先生曾在散文中细致描写山大青岛校园的景色以及师生们的风仪,言语之间饱含深情,谈及“学校的后面左边都是小山,挺立着一些青松,我们每天早晨一抬头就看见山石与松林之美”,“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新学期伊始,又值教师节之际,作为一名山大教师,用笔墨回顾山大校史,书写山大故事,追忆山大先贤,借“山石与松林之美”,向莘莘学子们捧上一颗“红热的心”,祝愿同学们新学期快乐,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