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青海师范大学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银龄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
在今年的重阳节,我和一同来支教的夫人吴钧有幸登上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节目播出了近10分钟我们的采访视频。我认为央视的报道是我们全体银龄教师的光荣,是党和人民对银龄支教工作的充分肯定,激励着我们这些银龄支教岗位上的老师更加勤奋工作,也会让更多的退休教师踊跃加入银龄支教的行列。
教育部启动银龄支教计划并上升到国家行动计划的高度后,给我们这些退休老教师提供了一个继续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我们可以重返教师岗位继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在山东大学以及各职能部门特别是离退休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层层筛选,我们夫妻俩来到高原上的青海师范大学参与银龄支教。受援学校青海师范大学为我们的支教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不但关心我们的工作,还关心我们的生活,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从而保证了我们银龄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夫妻三年支教,有一些体会。银龄支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应对老龄社会到来的积极举措。因为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东西部存在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大的现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由此,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着眼全国“一盘棋”,对西部的支援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化、医疗等诸多方面,也体现在教育援助上。今年六月在西宁召开的教育部援青工作会议又重申了这一思想。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银龄支教工作,才能方向明、认识深,不辱使命,奋发有为。
银龄支教工作对维护民族大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都发展起来了,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在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使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我们银龄支教工作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我认为,银龄支教老师在支教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同授课学生的关系。部属高校的退休老教师参加银龄支教,本身就给西部地区带去了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在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上,银龄教师责任重大。其中要坚持三条原则:首先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不论在内地还是边远地区,教学工作都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其次是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使学生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有所收获;再次是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好的课程不仅让学生收获满满,教师也会受益匪浅,从而师生共享教与学的快乐。
二是要处理好同受援高校在职教师的关系。银龄支教老师同受援高校教师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互补、相得益彰,而不是替代关系。受援高校在职教师中的许多人都是内地援青的青二代、青三代,长期以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青海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银龄教师学习且敬佩的。
三是要处理好同青年教师的关系。祖国的未来取决于青年一代,世界归根到底还是属于青年人的。受援高校的未来发展最终要靠青年一代,我们银龄支教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帮助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历层次,这是银龄教师和支援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