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教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展参加者 何淼

何淼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6日 19:35 点击次数:

两周前,我受人文社科研究院老师的嘱托,协助校对山东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展的文案。此前,郑敬斌院长已带领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常常披星戴月地忙碌。待到最后一版文稿交到我手里时,已颇为成熟凝练。然而,接此“重任”,我仍秉持“鸡蛋里挑骨头”的严谨,倾心倾力、逐字逐句审读文稿,细细查阅了每一个成果的出处、原文及报道,并对文字、标点、内容进行审校批注,力求尽善尽美。之后,人文社科研究院的老师认真阅读并回应,并赠我“两创”成果展开幕式的邀请函,令我颇觉感动和郑重。

11月23日上午,我穿过校园金灿绚美的银杏来到明德楼,山东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展在此盛大开幕。校党委书记郭新立谈到,山东大学将始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精心培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他勉励大家自觉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山大贡献。

十年前的今天,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后,根植于齐鲁大地、浸染着儒家文化的山东大学充分发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为标志的中国古典学术优势,产出一系列重要学术文化成果。此次成果展系统梳理了十年来山东大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标志性成就,充分展现了百廿山大践行文化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责任担当。

我素来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山大求学、工作的十年间,时常听人文社科领域的讲座,因而对于此次“两创”成果展的许多标志性活动和成果并不陌生。我曾现场聆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山东论坛、《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纪念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系列专题学术讲座等活动,曾认真参观“弦歌不辍,赓续华章——山东大学重大主题美术大展”“斯文在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型系列图文展”,也默默关注《四库全书》合璧、《永乐大典》存卷研究、全球汉籍合璧、焦家遗址、新文科建设等成果。我观看了开幕式现场播放的“两创”重大科研成果系列专题片——《文脉》,感慨于山大的知名学者秉持初心,厚积薄发,终有大成;我震撼于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齐鲁文库》,细数此次展览了多少册;我饶有兴致地翻阅徐超教授的《大美汉字》,思考汉字之于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的“功德”“恒德”“艺德”;我欣喜地浏览曾繁仁、王学典、杜泽逊、王韶兴、何中华、方辉、周向军、郝书翠等学者的成果,与朋友分享这些年听过的他们的课或讲座。我仿佛置身璀璨星河,目之所及,皆是文明之光。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认为,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大学问,在于大文化。山东大学有着绵长文脉和厚重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文化活动、文化成果。十年来,我被山大各类文化活动、文化成果熏陶着,每一次的聆听、阅读与感悟,都以“文”“化”我,在潜移默化间涵养了我的学识与品格。当我用十年的时间,从山大学子成长为山大老师,尤其是肩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使命的思政课教师,我也常常建议自己的学生博览人文书籍,培育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成为一个兼具专业技能、文化内涵与家国情怀的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唯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方能传承文化根脉,创新文化发展,树牢文化自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山大人的力量。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教师 何淼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雨馨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