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期“科学逐梦 智慧未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冬令营顺利结束。记得开营当天正值农历正月十一,我怀着既激动又紧张的心情踏入了学校。尽管大雪纷飞,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却丝毫不减。在冬令营的三天里,我们共同迎接挑战,用智慧与热情点燃冬日激情,探索科学奥秘,逐梦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本次冬令营由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吸引了近100名来自济南47所不同学校的学生。经过精心编排,他们被分为五个班级,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结果,分别参与山大工程训练中心特别设计的五门科学创新课程项目:“激光造物·模型建构”“智慧笔符·3D视界”“翱翔天际·无人机飞行与操控”“协作机械臂·智能垃圾分类”以及“匠心之道·木艺鲁班锁”。
我有幸作为“智慧笔符·3D视界”课程项目的指导老师之一,全程参与了从课程设计研讨、教学和学生指南撰写、定制课件开发、自学资源录制以及实践环节硬件的准备工作。寒假伊始,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本次课程项目研讨。我与其他老师们一起,共同利用假期时间,经过数次深入交流和研讨,最终确定项目主题。由于授课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我深知他们与我之前接触的大学生群体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我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我积极向主办方老师们请教,参考他们的宝贵建议。老师们展现出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精心设计这次课程的决心。
正月初七,很多人还处于走亲访友的过年气氛中,我们便开始投身课程的线下磨课研讨。正月初十,我与其他老师们一起提前到岗,维护仪器设备,准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动手素材,再次磨课演练,打磨修改课件内容……
相较于大学生的课程,为小学生授课更需要展现出耐心和趣味性。面对这个由素不相识的同学们临时组成的班集体,为了打破初次见面的陌生与隔阂,我特地设计了课堂破冰活动。在授课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当讲解三维建模时,我深知必须为学生们补充几何建模与三视图的基础知识,这样他们在运用软件进行建模时,才能顺利实现由纸上设计到计算机模型的转化。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建模方法。而在使用3D打印设备制作作品环节,我再次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整个打印过程既能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又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讲解,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特别是在设计3D打印模型的实践环节,同学们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他们高高举起的手臂、眉飞色舞的分享、以及目不转睛的实践操作,都生动地体现了他们接触3D打印技术的喜悦与投入。经过充实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每位同学都成功设计出了一款别具一格、印有自己名字的创意笔筒。有的笔筒以火箭为造型,有的则宛如一辆酷炫的汽车,还有的呈现出望远镜或花瓣的形态,形态各异,充满创意。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将这些设计转化为了真实的“实物”。
在结营仪式上,一位学生代表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最初参加这个项目时,看到这些前沿的科技设备,我感到无比震撼和惊讶。随着老师的细致讲解,我逐渐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并最终亲手创造出了自己心中的创意作品。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无穷魅力。”活动结束后,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家长们纷纷发表感慨。一位家长激动地写道:“非常感谢这次冬令营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们作为家长也深感欣慰。”
作为老师,看到学生和家长们如此认可这次活动,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这次冬令营充分利用工训中心现有实验资源,开展系列适合中小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学生的心里。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