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2024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我很荣幸代表山东大学参与本届节目的录制,与一百位诗词爱好者相聚在诗词大会的舞台。
记得面试的时候,我被问过“有什么和诗词相关的故事”,我想了很久,发现我的一切几乎都与它相关。不遇天人不目成,诗词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小时候枕边的第一本《红楼梦》开始,我着迷于那些美丽的文字,顺着诗词爱上古筝、中国舞和非遗手工,于是在专业选择时,历史和中文成为我的归宿,美好的文字一直在吸引我、治愈我、塑造我。那些书中的史料像平静没有波澜的的水面,谁也无法探知水底究竟有多少个世界。但如果你靠近,就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来到山东大学,这所百年名校“文史见长”的风骨涵养着我的内心。在历史学院学习秦汉史的过程中,老师们丰厚的学识和学养,传承着“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家风,让我们山大历史学子深受教益。先秦秦汉史读书会“一周一会”,通过对简牍、甲骨文等出土文献解读和相关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交流,让我对学习中国历史的门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自己做好中华文化传承者与传播者的选择。源于学校、学院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我开始对汉服传统和复原妆造产生兴趣,查阅大量文献,尝试将专业学习和个人爱好结合。在辅导员老师的鼓励下,我穿着汉服、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绒花,一路走上诗词大会的赛场。不知不觉中,始于诗词的每一次尝试都能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我遇见了一群能在平仄之间同频共振的人。他们有人是支教老师,在讲台上讲述诗词;有人是音乐剧演员,在舞台上演绎诗词;有人是非遗传承人,用指尖和作品诠释诗词……每个人的身份各不相同,却都是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承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传统文化爱好者们的相识是诗词大会给予我最珍贵的礼物,短短一月同行,会成为此后数十年漫漫长夜中的星火。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总有一天,岸边摇橹的小船,也会变成汽笛悠扬,驶向深海的巨轮。”回归校园学习生活轨迹,我们会更加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讲述诗词之美。我们说过并且相信“江湖再会”,因为在传承文化和传播诗词的这条路上,我们会无数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