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人民日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入选者 高益凡

高益凡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0日 18:16 点击次数:

在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得知自己荣登《人民日报》2022-2023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内心充满了激动、自豪与感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学术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母亲辛勤付出和师长同门帮助支持的最好回报。

回想攻读博士期间,那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出现在脑海,一段段充满挑战、磨砺意志、不断坚持与自我突破的艰辛旅程逐一闪现。我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科研的渴望和热情,这份热情驱使我不断深入研究,挖掘学术的奥秘,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突破。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与全国各高校的优秀研究生并列,这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激励。然而,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岩土中心、土建与水利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资源支持和育人政策,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实践与创新,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不断追求学术上的突破,助我成长;得益于学科多样化、知识多元化、指导多角度的导师组培养制度,离不开李术才老师、李召峰老师、林春金老师、杨磊老师、张龙云老师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引领我前行;离不开同门们的鼎力相助,与我并肩作战;离不开家人们的无条件支持与理解,让我勇往直前!

我深知,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数据都可能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这种使命感让我在面对科研压力时能够始终保持对科研探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研究生到博士生,我经历了一个从学术启蒙到有所收获的过程。一开始对科研工作的设想很是简单:老师制定好方向,设计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验证,然后撰写论文发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科研远非如此轻松——每一个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各个方面的紧密配合。从构建理论框架到方法论设计,再到具体的实验实施;从团队合作到争取平台支持,科研活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科研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需要耐心、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长期探索过程。

这项荣誉是我求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过去的辉煌如星辰闪耀,责任和使命才是我们前行的航标。《人民日报》刊登的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不仅为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激励他人的平台,更向社会传递了学术追求卓越、科研服务社会的积极信息。岩土中心及学院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担当大任的志向;要善学和创新,练就担当大任的本领;要保持刚健勇毅、砥砺担当大任的品格;要坚持面向未来,养成担当大任的格局。作为一名新时代山大人,我将矢志不渝地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深入国家建设的前沿阵地,勇于挑战并攻克那些制约国家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倾我所学,尽我所能,致力于服务社会、回馈母校,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漫漫科研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将以这份荣誉为鞭策不断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和创新。


【供稿单位:土建学院 研究生院、研工部    作者:2021级博士研究生 高益凡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