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我们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讲解大赛决赛的日子。我是讲解员,也是选手。我早早起床开始对着镜子练习。我将要讲的是一套新莽铜权衡,平时在接待观众朋友们的时候,它也因为硕大的体型和刻有铭文的惊艳外观获得许多观众的关注。为了讲好这件作品,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了它的出土背景、身高体重、铭文内涵,准备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讲解,向评委和观众展示我钟爱的文物和最好的自己。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讲解比赛了。回想起前段时间备赛“齐鲁瑰宝耀中华”山东省博物馆讲解大赛时的情景,我在决赛中抽到自己不熟悉的文物题目,参考资料也有限;在构思讲稿的时候,我陷入了困顿。老师启发我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物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呈现给大家,包括那些没有定论的未解之谜。岁月是一张面纱,揭开它看到事情的全貌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作为讲解员,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将我能获得的最准确的信息用生动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这就是我的任务。在感受到文物背景探索之艰辛的同时,我也对我的工作更多了一份郑重,只愿尽全力让观众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让他们能在转身离开博物馆后,留下些许印象。
我讲述的这个关于新莽时期铜权衡的故事,让我获得山东大学第十一届博物馆讲解大赛青岛赛区专业组冠军。不仅如此,我在这次比赛中还听到了许多好故事:云纹白陶鬶、蛋壳黑陶杯、玉钺等文物朋友们的故事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深入我们心里;杨振声、成仿吾等前辈们的故事,给了我们更多激励;“浩克(好客)”山东、大辛庄遗址等历史的讲述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的讲解,在听众们的心中徐徐拉开历史的图卷;在这一刻,我比以往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意义。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而本月是山东大学博物馆月,我们举办博物馆讲解大赛、设置大学生创锦赛、推出“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开展多次博物讲堂,都是在努力践行“教育”这一博物馆重要职能,让文物和历史不止停留于展柜,而是让他们走进人们心里,成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