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强身励志,挺膺担当”沂山徒步活动参加者 王淇永

王淇永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7日 19:14 点击次数:

周日,我参与了山东大学“强身励志,挺膺担当”沂山徒步活动,和李术才校长以及一校三地爱好登山的师生代表们一起出发,途经百丈崖瀑布、圣水湖、法云寺,直达沂山最高峰玉皇顶,而后沿南天门、神龙大峡谷顺利折返。

启动仪式上,李校长寄语我们:“读书和健身是人生的两大‘法宝’,山大青年学子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山大期待的人才。”仪式结束后,天空中下起蒙蒙细雨,但是丝毫浇不灭我们热忱的心。

沂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整个景区也遍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这里留存着著名的“东镇碑林”;包括李白和苏轼在内的历代众多文人豪客都曾到访沂山,观景揽胜,留下了大量的诗章名句和碑碣铭文。在华夏壮美河山中挖掘精神价值、求索人生追求,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修身之道。

五月底的北方,时令已近芒种,正值暑气逼人之际。然而此时步入沂山深处,静心闻听山中清凉的流水,踏着木栈道在俊挺繁茂的黑松、落叶松、日本松间斗折蛇行,夏天的热浪被过滤得一干二净,炎炎赤日似乎对沂山的风物秋毫无犯,只给游人留下一身沾衣的绿意。随着队伍行进,天气逐渐转晴,我们又观赏到了雨后初霁才独有的云海盛景。

行至百丈崖瀑布,老师和同学们豪情万丈地齐声诵读《论语》《道德经》《岳阳楼记》《江城子·密州出猎》及李白的《题百丈崖瀑布》等文化名篇和《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一千多年前,行走山海的诗人李白也曾经站在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心里是同样的畅快豪迈。当我们共同诵读“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时,一种发自肺腑的使命感与感动之情油然而生。即使面对号称“六月寒”的百丈崖瀑布,“强校兴国”的赤子之心犹然滚烫。看着眼前飞流直下的瀑布,听着耳边的朗朗书声,即使身处校园之外,我也深感学校“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的关爱让我得以一路向上,且成且行。

徒步过程中,我们和校长、老师同学们以及当地的领导老师、校友老师们拉歌、诵读、比赛、赋诗、聊天,了解沂山文化,一路热情高涨,其乐融融。有些路段地势陡峭,极其考验体力和耐力,但没有一个人放弃,最终全部师生抵达玉皇顶。登顶后顿觉山势开阔,四望群峰环顾,重叠逶迤。周围的群峰,山形各异,据说有二十九座之多。它们雄镇一方,像脊梁一样支撑起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之人的精气神。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本次沂山之行,既是一堂生动鲜活的体育课,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整个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学生自行车协会、学生马拉松爱好者协会和学校部门组织活动的细致和周到,也感受到了潍坊市、临朐县领导老师们的关怀备至。我相信所有参加徒步活动的同学们,都会不时回想起这里的明山秀水,想起畅快肆意的环湖骑行和晚风习习中的篝火晚会,想起在百丈崖瀑布前诵读时的豪情壮志,想起李校长一路上的亲切鼓舞和勉励。我们都会以今日时光为念,以青春为笔,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挺膺担当,书写绚丽多彩的青春画卷。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作者:2023级硕士研究生 王淇永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王亦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