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医途星光”师生讲述活动参加者 李静

李静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3日 20:40 点击次数:

最近,我满怀期待地采访了基础医学院的高立芬教授。高老师的故事将专业成长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为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与启迪。

回溯往昔,高立芬教授的研究生岁月充满艰辛与挑战。高教授回忆起她的研究生时期,那时她为了求学,只能一路在绿皮火车上站着度过长达24小时的旅程。火车“哐当哐当”地前行,狭小的车厢内拥挤不堪,疲惫与艰辛写在每一位乘客的脸上。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挡她求学的脚步。当时的实验条件也极为艰苦,耗材要反复利用,尤其是在研究传染性很强的结核病时,每一次实验都像是在与危险共舞。但她的导师刘君炎教授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着团队奋勇向前。正是在这样的榜样引领下,高老师和团队成员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探索。这种团队精神,不正是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的力量吗?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多么恶劣的环境,共产党人始终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高老师还分享了她被称为“鼠婆”的趣事。高老师做动物实验比较多,一个简单的尾静脉注射,她也要练得炉火纯青。“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实验的成败,就如同党的事业,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她说道。在那个年代,先辈们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哪怕是一砖一瓦的堆砌,一钉一铆的安装,无不倾注了心血。他们深知,只有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才能筑起新中国的高楼大厦。高老师以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实验,不仅提升自己的技能,还无私地帮助其他同学。她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件事看似简单或者暂时看不到用处就对其敷衍了事,要独立自主,坚持不懈。这种精神,与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正是一脉相承。

2001年,高老师成为了山东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位入站博士后,成为教师后的她,始终坚守着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她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因材施教,始终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高老师感慨,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验环境日益改善,如今学生们的求学之路相较于过去有了天壤之别。党始终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投入教育资源,让更多学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追求知识、实现梦想。她也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医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采访结束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从教故事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将医学教育与党史教育完美融合。“先做人,然后用心做好每件事”,高老师的这句话也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


【供稿单位:基础医学院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李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傅艺璐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