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种‘可怕的病’离我们这么近。”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办公室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广西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防艾宣传进高校活动。活动现场,大二学生小韦听到防艾办负责人介绍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疫情有上升趋势时,忍不住发出感慨。
10岁那年,小韦的一个近亲因患艾滋病去世。由于年级尚小,她只知道这个病是会要人命的。而如今,让小韦感到不解的是,各种防艾宣传从媒体到餐饮娱乐场所铺天盖地,可为何每年新增这么多大学生感染者?被艾滋病威胁的大学校园该如何设防?
期望疫情信息在学生中起到警醒作用
西乡塘区是广西南宁市高校最为集中的区域,在今年11月举办的西乡塘区2015年高校防治艾滋病工作联盟二次会议上,西乡塘区疾控中心向该辖区的高校通报了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
虽然从2011年起,西乡塘区HIV/AIDS报告病例数在逐年下降,但大学生年龄段(18到24岁年龄段)的报告病例,病例数和所占比例都在逐年上升。2010年,学生报告病例只占该城区所占比的1.06%,但到2015年占比上升为18.03%。在学生群体报告病例中,传播途径主要为同性传播。
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
“这个人群、这个传播途径是目前艾滋病防治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说,期望疫情信息在学生当中能够起到警醒作用,使得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生活的城市,在他们周围就存在着艾滋病的威胁,从而对遏制疫情上升起到积极作用。
不是有了防艾知识就会有安全的性行为
早在1998年从事相关科研调查时,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北川就发现“男同”对艾滋病的认知层次超过了昆明大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云南是我国最早发现艾滋病病例的地方,昆明也是国内宣传预防艾滋病最早的地方。
张北川表示,艾滋病防治的3个途径。比如,要用安全套才能预防,男同群体知道得非常普遍,比一般的大学生了解更多,之所以他们中依然有大量不安全性行为的出现,是其他问题阻止了他们对认知的践行。
对于大学生“男同”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的现象,张北川认为,社会没有给这部分人群一个宽松的条件是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同性恋在人群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这个比例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时代都一样,人们的性取向不会因此改变。在张北川看来,现在社会进步开放了很多,大学生相对接触的新东西多,他们就开始亮相了。
“异性间的性行为是得到社会支持的,是受保护的。但是同性之间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在这种自我摸索的过程中就容易出问题了。”张北川说。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很认同张北川的观点。他表示,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说,并不是有了防艾知识,就会有安全的性行为。这就好比很多医务人员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会去吸烟一样。
防艾宣传教育要细水长流
在今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教育机构切实落实各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特别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性道德、性责任、拒绝和预防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
这是从国家层面将防艾教育正式纳入大中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对于相关知识的普及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近日,张北川看新闻时发现,已经有大学把性教育列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了。
张北川提醒教育工作者,现在很多人基本上还是靠吓唬的方法做防艾工作,但吓唬是不能遏制的,短时间可能有效果,但是本能不能用吓唬来改变,“我们应该用系统的性教育来改变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在大学开讲座时,张北川先讲性是有积极意义的。鼓励学生自发参与组织起来,进行同伴教育,也是重要的防艾手段之一。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能有效地避免防艾工作变成只有卫生人员参与的独角戏。
记者注意到,国内不少高校都已经出现这样的社团和志愿者群体。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防艾联盟是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个公益社团。每个大一新生入学时,都会经历一次防艾联盟同伴教育的“洗礼”。每次两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全程没有一个同学玩手机”。每次活动后,都会有同学主动加微信,问组织者一些艾滋病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在组织者的引导下,去医院做了检测。
12月1日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演了一场同性恋和防艾题材的话剧。青岛市青同志愿服务中心的创办人虎子开心地看到,很多高校的学生都在自发地用各种形式宣传艾滋病知识。“这种话剧的形式非常好,把防艾知识和消除歧视的理念融入到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今天一大早,他就接到几个大学生同志的求助电话,他们试探性地问:“我看到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艾滋病,我要不要去检测一下?”虎子呼吁,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学生自身,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要细水长流,不能仅限于艾滋病日。“艾滋病可不管哪一天是不是艾滋病日,它每一天都有可能侵害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