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快车全面提速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24日 10:34 点击次数:

  今年刚毕业的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2011级学生周龙鹏,凭借自己的“炫轮”项目,毕业前就签下了人生的第一笔大单,获得660万元“天使投资”。
  “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就是市场经验,而接受市场的洗礼又是每个创业团队必经的过程。”周龙鹏说,“炫轮”项目能够成功,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创新创业中心平台,不仅帮助他解决了资金困难,更得到了企业家面对面的指导和传授实战经验。这是记者日前在四川采访时见到的大学生创业典型事例。
  大学生实现梦想并不遥远
  创新创业不是理工院校的“独角戏”,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西南财经大学正积极打造文科高校创新创业的“西财样本”。
  开学伊始,该校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大四学生闫丹凝便领到今年“学生实验超市”的股票分红200元。“我在大一进校时以每股95元的价格购买了20股‘超市’股票,现在最新成交价格每股涨到150元,我准备毕业前卖出,可以多赚一点。”这个“学生实验超市”正是西南财大2006年打造的由学生自发募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真模拟股份制公司。9年来,这个实践平台不玩虚的,让学生当董事长、总经理、股东、店员,逐步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西南财大今年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建设青年创业园,构建全过程融入、全方位推进、全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学科优势,从创业师资发力,自2011年起先后遴选了12名教师赴美国攻读创业学博士学位,今年将陆续回国担任专职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学校设立的10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与校友企业建立1亿元的“西财黑马创新创业基金”,破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瓶颈。
  今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添了新的动力。自2015年起,四川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17年,将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有效
  在西南石油大学新都校区,有一栋最受“热捧”的大楼——10多层的楼内“挤”进了上百家企业,还有数十家在门外“排队”。这就是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该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
  “过去,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对象很单一,被转化和应用的项目90%以上是油田企业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类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主任秦启荣说,科技园建成后,不少师生独立的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越来越多掌握石油行业原创核心技术的大学教师,也在逐渐适应新身份——“企业家”。
  西南石油大学还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中,成果转化作为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学校成果转化项目共计3511项,项目合同金额达15.92亿多元。
  2014年12月,四川省举办了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对接会。30所高等院校、中科院系统的18个研究所、省属7个科研单位和120余家创新型企业参与了成果对接活动,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64项,预计项目总投资38.66亿元。
  近年来,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107所高校全覆盖的“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排序公布制度”,教育部将四川省列为“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区域试点”。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更凸显
  8月27日,全国首家质检学院——宜宾学院质检学院在宜宾揭牌。这是国家级学术团体、国家行政部门与地方高校密切合作,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进质量发展的一次尝试。
  “我们希望借力教育综合改革的契机,找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揭牌仪式上,宜宾学院院长蔡乐才说,为促进学校转型,加强与同类院校的交流沟通,宜宾学院加入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第二批会员。这次质检学院的揭牌,也是学校转型发展、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改革成绩。
  2014年,四川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提出5个方面的20项改革。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四川省将优化高校学科类型、层次、专业结构,促进高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以此与“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两种高考模式接轨。
  作为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四川围绕“7+3”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采取“高校+行业+企业”共建模式,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攀枝花学院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今年,该校以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2014年至今,已签订13份产学研合作协议,极大推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对人才的联合培养。  

【供稿单位:《中国教育报》2015年9月17日第1版    作者:黄蔚 梁伟国 倪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