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新的开端,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将会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推进国家战略服务。
“一带一路”决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加强文明交流共享,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此,国家确定了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这“五通”中,虽然几乎没有直接提到“教育”二字,但并不表明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是可有可无的。恰恰是,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基础性作用。教育是“五通”的基础,特别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民心相通”既是“五通”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他“四通”的基础。没有“民心相通”。其他“四通”不可能实现。沿线国家历史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各异,政治体制多样,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五通”首先要“民心相通”。要实现“民心相通”,主要是通过教育,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全局性作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多种职能,可以通过其知识优势、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探索和建设新的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贡献宝贵智慧。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不是服务于“五通”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全局性、战略性的。
先导性作用。教育不但与“五通”方向和要求相一致,而且一定会优先发展,一定会先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既不能滞后,也不能同步,而是先行,还要适度超前,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人,而人是一切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使命
既然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那么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相应重大。
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人才培养和培训。
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教育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为此,教育将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大批不同领域的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质量控制与保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经贸活动培养一大批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人文交流培养一大批宗教、文化、法律、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
小语种人才培养。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的增加,我国将急需大量通晓沿线国家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国情的专门人才。“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还会不断有国家和地区参与进来,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我们急需大量英语以外的各种小语种人才,以及一大批适应与沿线国家交流的优秀语言人才。这时,教育的功能又将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技术人员和工人劳务培训。“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需要大批的专业技能人才和语言、文化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外派更大数量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外派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必要的当地国情教育和语言、文化、习俗培训,需要围绕工程项目对当地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
高层次青年领袖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高层次人才匮乏。设立高端学历项目,将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未来领袖人才,为我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营造良好的国际空间,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传统上,我国的国际问题和国别区域研究主要聚焦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比较薄弱。虽然2012年教育部设立了一批国别区域问题研究基地,以加强国别区域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时间尚短,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不足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给“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了局限。因此,高等院校如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体制、地缘政治、法律、文化、语言、宗教、地理、民族、经济、商贸、交通、旅游、外交、能源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将为实现“五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一带一路”倡议中高等学校的智库作用。一是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高等学校能发挥的作用就是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就“一带一路”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政策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二是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和谐的区域治理体系甚至全球治理模式,这种体系和模式不同于现在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和治理模式,应该是平等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体系和新模式。高等学校拥有智力优势、知识优势,可以为新的区域治理体系甚至全球治理模式的建立献计献策;三是协助相关行业制定质量标准。在“五通”之中最核心的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高等学校可尝试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道,共同参与制定有关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电力等重要设施和贸易商品的质量标准;四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高等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各界和市场,做好“一带一路”知识普及工作,并就所涉及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人文交流是人类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是不同文明之间加强对话和交流的渠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差异大,存在着文明多样性,因此要推动和扩大双边、多边和地区间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这对促进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至关重要。各级各类学校就会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和深化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担当人文交流的平台和使者。
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行动策略
为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上述功能,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高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吗?教育能帮你。要实现“民心相通”,就要增进我国人民对沿线国家的了解和兴趣,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于教材之中,或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育能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会达到一个新高度。一是在科类结构上,能培养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宗教、语言、文化、法律、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二是形式结构上,能充分利用我国高等教育的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为沿线国家提供在线课程,或创办虚拟大学,为更多人提供廉价、便捷的跨境教育;三是在质量规格上,能培养既掌握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熟悉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宗教、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国际化人才。
设立“一带一路”教育发展基金,可以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在政府做好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民间力量也不容忽视。如能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多渠道融资,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发展基金,就可资助政府间和民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活动。例如,通过政府奖学金,鼓励和吸引我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学习语言、文化、宗教、法律、外交等专业,同时支持和吸引沿线国家优秀学生到中国留学,特别是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未来领袖;中国高水平大学也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建立大学、院系、研究中心,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孔子学院办学经验值得研究,办学模式值得创新,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创办海外孔子学院的积极性,根据沿线不同国家的教育需求,开设不同特色的孔子学院;设立“一带一路”研究专项基金,支持高等学校开展沿线国家和区域问题研究,以及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模式研究;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基础上开展联合研究;设立“一带一路”教育援助专项基金,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领导管理人才、教师和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人才。
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探索教育交流机制建设。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和区域化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教育合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用来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或者“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使教育合作的档次向“高大上”发展,届时,区域内的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授,学生和教师的自由流动,就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了。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有人文交流机制作依托。例如: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等;鼓励和支持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与沿线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学校或姊妹校关系,举办沿线国家大中学生“中国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我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深入沿线国家宣讲中国故事,增进沿线国家青少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国际和区域合作组织、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进沿线国家的实质性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部长协商机制,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联盟,拓展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空间。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能做的这些事,无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归根结底是指向教育对外开放的。为了提高教育行为的有效性,有几点还需引起重视:
以我为中心的“射线”式思维模式要不得。“一带一路”的主要动力来自我国,但如果没有沿线国家的响应与配合,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不可能取得成效。“线段”式思维模式就好的多,不同国家肯定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从匹配双方的需求出发,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居高临下。
制定差异化的对外教育合作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既有大量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少数发达国家。因此,我们的对外教育合作政策一定不会是“一刀切”的粗放式做法,既注意不同类型、地区国家间的国情差异,又重视同一类型、地区国家间的国情差异,采取差异化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依靠的是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不同机构的协作努力。因此,相关政策中包含了顶层设计,处理好国家利益、区域利益、部门利益、单位利益的关系,建立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分工和协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