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高校“大类招生”值得期待和推广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31日 11:11 点击次数:

  今年,四川不少高校在全部专业或部分专业推行“大类招生”,这项措施被视为目前高考改革的“先头兵”和大趋势。所谓“大类招生”,就是招生时不分具体专业,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学习一年或半年后,对专业分类有了一定了解,再根据本人意愿、兴趣、就业去向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选择专业。
一直以来,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得选定专业。由于很多考生乃至老师、家长对高校专业划分并不了解,此时的专业选择往往有着很大的盲目性,等进入高校学习一年半载,才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志向相去甚远,虽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人们常说高考“一考定终身”,不仅指考分决定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大学以及能上什么档次的大学,而且指一旦选定了某个专业,便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走向乃至前途命运。兹事体大,有必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广大学子都有机会选择真正中意的专业,避免“误入歧途”。
高校“大类招生”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譬如,一个高考生对哲学感兴趣,他只须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哲学学科,至于究竟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现代西方哲学,抑或中国古代哲学,等入校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了解,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即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把学习当成乐趣,才能把一个专业学好学精,进而有望成为这个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所以,高校“大类招生”首先是一项对学生有利的招生政策,这项政策的推出,体现了高校对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尊重,彰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非是在教与学两方面下功夫,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好好学也是枉然。显然,要让学生好好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并且具备学习这个专业的特长。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实行“大类招生”,让学生从自身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专业,为学校“因材施教”打下了基础,不仅对学生有利,而且对高校有利,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大类招生”不只是学生与高校的“双赢”。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高校“大类招生”在避免部分学子“误入歧途”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在避免部分学子浪费宝贵青春时光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更多高水平人才。所以说到底,“大类招生”在实现学生与高校“双赢”的同时,最大的“赢家”将是国家和社会。
一个小小的变革就能实现多方共赢,高校“大类招生”没有理由不推而广之,说它是高考改革的大趋势并非虚谈。当然,从“大类招生”开始,逐步实现大学生自由转专业,给予每个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后悔权”,这应该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供稿单位:新华网    作者:晏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袁鸣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