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国考”热真的降温了吗?

发布日期:2014-12-17 15:27:09 点击次数:

【国考“降温”】
  报名人数下降: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招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2万余人,共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资格审查,比去年减少11.5万。
  竞争比下降:据统计,2015年“国考”竞争比达64:1。与往年相比,已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其中,2014年的71.9:1;2013年的约为107.2:1;2012年的约为117.7:1;而2011年的高达133.7:1。
  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下滑:据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数据,今年考试共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5.5%。相比去年,“国考”有152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其中,111.9万人报名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99万,参考率约为88.5%。
  热门职位竞争烈度降温: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年报考情况,有3个职位报考比例超过2000:1,比去年减少了7个;报考比例最高为2674:1,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报名和实际参考人数双双下滑
  11月30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近90万名考生实际进入考场竞争2.2万余个岗位。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热度”下降特征较明显。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报考情况看,考生报名日趋理性。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职位条件设置更加合理。今年,招录机关按要求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有些职位明确描述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和户籍等,减少了考生盲目报考。二是考生变得更加理性。近几年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分析、报道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跟风报名情况减少。三是报名纪律约束更加严格。考生的不诚信行为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库,报名注册更加规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随意报考和试考的“水分”。 
  近90万人参考 比去年少10万
  据了解,今年考试共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5.5%。去年共有152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其中,111.9万人报名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99万,参考率约为88.5%。
  考录比为40∶1
  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5.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40∶1。

【“降温”是真是假?】
  国考“降温”之辩:真遇冷还是假降温?
  针对今年国考报考人数和资格审核通过人数的减少,中公教育山东分校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教师姚曙光表示,“这两年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公务员反腐力度的加强,让考生不得不重新考量公务员这一职业。”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国考热,与其说是“降温”,不如说是“遇冷”,更多体现在考生对招考职位不再趋之如骛。
  但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学生就业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人们仍然倾向于选择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的成色是有所降低,但仍不失为一种较优选择。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变化,而且预期公务员福利水平有增长趋势,因此长期来看,公务员报考热的局面不会迅速改变。
  大学生“国考热”缘何降温?
  近年来,考公务员人数持续攀升,但今年却出现不少大学毕业生放弃考公务员的情形。以新疆为例,与往年相比,新疆今年国考就有30多个岗位没人报名,最抢手职位报名人数不到400人,去年国考2000多人抢一职位的场景已不见。
  从国考最热职位的报名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前几年的岗位要求,几乎是不限专业、不限政治面貌,没有基层工作年限要求。
  而今年最热职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提出了严格的专业限制(要求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因此最热门岗位竞争激烈程度有所降低。
  与此同时,在今年国考职位中,边远地区、基层岗位占比超过76%。一些基层岗位明确标注了工作条件艰苦、经常出差等工作特点,从而降低考生的预期。
  人社部今年还专门设置了“诚信系统”,令不少不符合报名条件却想碰运气的人放弃了报考。
  可见,高竞争比职位的减少、基层岗位的增加、报考资格的限定和诚信系统的设置等客观因素,促使考生报名更加理性,无数报名和考试的水份被挤压。

【深层探究】
  国考“降温”的背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认为,报考人数降低,也与人们对公务员的一些误解消除有关系。“过去不少人认为公务员收入和福利不少,近年来,随着‘八项规定’执行力度加大等原因,人们对公职人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国考降温的背后,是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务员系统的改革。改革的方法,不仅是让动机不纯、庸庸碌碌的公务员淘汰出局,也要让公务员群体真正理解“服务为民”,更让莘莘学子懂得加入公务员行列并非追求权力和金钱的路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寄语公务员——公务员不仅是改革的参与者,更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身为公务员,就是选择了一条为公众服务的道路。要得到群众信赖、让人民幸福,就必须清正廉洁。不廉者,政令难行。
  伴随中央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要求基层工作经验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公务员下基层,去边远的艰苦地区工作,真正密切联系群众,是国家对公务员的新期望,正成为这一群体生活的“新常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国家公务员正在逐步回归它应有的本义和形象,是国家培养人才需求的转变,是良性的结构调整。
  “国考”降温折射职业选择更趋多元
  “从本科到研一,我一直认为自己应该考公务员,今年7月份就买了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书籍进行复习准备。但9月份开始找工作,真正面对未来职业选择时,我动摇了。”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陈君告诉记者,他刚签约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
  从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到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2005年国家公务员法颁布,公务员考试报考呈现平淡、热门、回归的曲线。
  董克用说,改革初期,人们对公务员职务并不热衷,那时似乎更多人向往的是经商。新世纪以来,公务员太热不正常。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公务员不是越多越好。
  薛澜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市场和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对包括年轻人、普通人创业等方面的程序大大简化。如果把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视为就业的三大块,其他两块则提供了更多就业空间。

【相关评论】
  公考降温或为教育改革释放空间
  公考何以明显降温,专家各有解释,但有一条几成共识,那就是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和反腐倡廉力度加大,公务员身上附着的特权逐渐被剥离,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减少,“阳光工资”偏低,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报考公务员的念头。
  如果专家们的结论能够成立,那影响所及就不限于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结构,更会引发教育界的震动。毕竟两千多年来,读书人念兹在兹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现如今千军万马先挤高考独木桥,再挤公考独木桥,无非是21世纪追求功名的“两部曲”。现在公考降温了,会不会日后高考也接着降温?
  其实,我们关注公考降温,并不仅仅关心公考本身,而是关心今日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了更大空间,以及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是否接受高等教育上也可以有更多选择。最近媒体接连报道名牌大学的在读生转入技校当操作工人,或者毕业之后当电工,还有不去机关或国企而自主创业的等等,所有这些有别于传统的职业选择,其门槛往往要低许多。说得直白些,不上大学也可以干好,甚至干得更好。
  国考并非“降温”而是挤出了“水分” 
  国考报名和竞争比双双走低的原因,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一是今年职位条件设置更加合理,二是考生报名更趋理性,三是报名纪律约束更加明确。这个解释的合理性,可以从140多万人报名而实际参加考试的仅有近90万人的数据变化得到印证。报名门槛的提高,边远地区、基层岗位的增多,“诚信系统”的筛选……国考资格条件的设置,让考生报名投身公务员队伍更趋理性,减少了考生试试看、练练手等随意报考,挤掉了碰运气、图侥幸的盲目报考。鉴于此,与其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降温”,不如说国考挤出了虚高“水分”。
  客观看待“国考”报名人数创新低 
  其实,对公务员考试人员下降,无须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产生过多的猜测和联想。客观理性看待今年国考创新低,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国考日益成熟,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在日趋理性。今后,伴随着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入,公务员考试必将更加完善和科学。作为一个服务大众的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公务员唯一的宗旨,这也是公务员的价值所在。
  别草率解读国考的热与冷 
  国考降温的说法,去年就曾引发热议。仅从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岗位平均竞争比今年“双下降”,就认为国考已降温,或已迎来降温的拐点,恐怕言过其实。
  当前判断国考热降温,除了具体的数据,还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一种习惯性的社会想象,即随着近两年的强力反腐与八项规定的执行,权力约束渐趋规范,公务员岗位的“含金量”非往日可比,所以自然会减少一部分人对于此职业的迷恋。这种逻辑推理自反腐之日起就已出现。不可否认,当公职岗位的要求越来越规范,福利待遇越来越透明,确实会降低社会对于公务员岗位的不正常期待,此次总人数的减少或也不排除有这种原因。但一方面,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公务员岗位高热度的成因本就非常复杂,还须全面看待。
  “国考降温”怕是一厢情愿的误读 
  国考迟早会降温,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但就目前而言,尚无足够证据说明国考已经降温。那些认为“国考”降温的人,实是寄托了最朴素的期待。

【供稿单位: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章军 黄玥 顾峻 王传合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原源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