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会带来多少变革,中国的大学何时可以成“磁铁”——这些广大学子、家长关注的话题都将得到答案。
期待《教育规划纲要》带来更多变革
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是把中长期教育规划更具体、重点更突出的推进。比如说我们在规划里讲的教育改革基本原则优先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升质量,我觉得这五句话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五个最关键问题。如何能更好地落实规划纲要要求,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配员工创新人才方面又有哪些规划和设计——这些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说每年的“两会”上,“教育”的话题都是热点。
“这几年,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我们在纲要里面总体上方向是很清晰的。教育领域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来展开的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但是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第一个‘五年’过去了,即将迎来第二个‘五年’确实还有一些任务在这个五年都必须完成。”——坐在访谈间里,朱永新的话将我们的思路带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带回了那个触动人心的2010年——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为迈进人力资源强国的中国梦奠基。
2011、2012、2013、2014……
时间白驹过隙,被很多人称为“深改元年”的2014,“全面深化改革”敲响了教育领域动人心魄的强音。农历马年,教育领域改革“马不停蹄”始终向前……
谈“教育改革”:公平是重中之重
现在时间到了2015年,经历了2014年,人们对2015年有了更多的期许——“教育公平”深受瞩目,“教育均衡”牵动人心,人们期待着更多的“公平”和“均衡”,期待着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能有更多的孩子和教师感受到“公平”和“均衡”……
“有些地方农村教师待遇低,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多块。农村教师编制少,很多人都是教好几个学科,工作压力大。此外,农村教师进修的机会、职称晋升的机会相比较城市教师也比较少。他们很难有机会提升,眼界、视野都受到很大影响,在恋爱、婚嫁等方面都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在访谈中,朱永新在肯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和改进的同时也毫不避讳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尴尬现状——“农村留不住好教师——村里的老师到镇上去,镇上的老师到县城去,县城的老师到市里去。”
他认为:“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出台好的政策,鼓励优秀的年轻人到农村去,让他们在农村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还应该出台一些鼓励社会优秀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刚刚退休的知识分子能够到农村支教——如果国家有好的政策,鼓励他们到乡村去支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也让教师有机会出来进修、提升。”
大学面临挑战 期待着“近悦远来”
中国经济发展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来华创业和就业,但是很多中国的大学却没有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反而是很多学子选择去国外的大学深造,我们怎能把中国大学也变成一块近悦远来的"磁铁"——对这种现象,朱永新并没有回避,他认为要提升中国高校的吸引力,将中国的大学打造成“近悦远来”的“磁铁”学校,依然任重道远。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谁就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朱永新这样为这句话做注解。“大学应该成为一个吸纳社会精英、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有了大师才会有思想。同时,要有更多的老师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学子不应该仅仅学了很多知识和技术,最后却没有获得完整人格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