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培养模式下,80%的人陪着20%的人学着自己永远学不清楚的难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启动仪式上,CAP项目考试评价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说,启动CAP试点项目,就是要让高中那20%的人,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更早接触大学课程。
CAP是为高中学生开设的大学课程,在掌握高中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高中时间预先学习大学课程知识,提前为进入大学“热身”。
CAP的灵感来自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为了让高中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美国的3所顶尖大学(哈佛、普林斯顿、耶鲁)联合高中研发了大学先修课程(AP)。AP相当于美国大学课程水平,相比于高中课程,更深入、复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高中自主学习AP,通过AP考试的学分甚至可以在进入大学后同等代替大学课程学分。
“中国教育同样存在高中大学衔接断裂的现象。”在戴家干看来,中国教育注重强调完善大众教育,但是缺乏科学的因材施教体制。
同一个教室、同样的老师教着同样的课程,最后,以同一把尺子——高考来衡量所有人,学生们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最公平”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中的课程就像“四菜一汤”,“吃多吃少”由个人学习能力来定,但是学生却没法按照个人兴趣特长决定“吃什么”。
在美国,AP教学已经开设涵盖22个领域、37个门类的课程,包括艺术、语言、人文、数理类以及分层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同时,AP成绩也作为一流大学确信学生敢于挑战学术难度、具备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国内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开设自己的AP课程,然而,由于师资力量短缺、课程开发不足、授课条件有限,仍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
中国先修课程试点项目的启动“回应”了国内学校的尝试。从去年开始,中国教育学会已经开始筹备,预计CAP课程体系的首批课程教材试行本将于今年8月完成。
为了将大学知识用高中生理解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每个教材编订小组由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共同组成。除了负责编写教材,每一个小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出具体的先修课程。
今年9月份,三门大学先修课程将会推出,100所高中将会作为“试验田”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