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自豪宣称有多少毕业生进入跨国公司或被世界名校录取时,是否想过为国家安全、人民福祉输送了多少人才?”在西南一家国防企业调研时,看到那种铁骨铮铮的奉献精神,复旦人“大汗淋漓”,痛感“非改不可”。
暑假期间,复旦大学校领导带队,100余名中层正职干部分四路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机构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考察。航空工业和国防尖端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踪到跨越的奋斗历程,让大家震撼,党委书记朱之文称之为“及时雨”并自问,如果国家有重大战略任务之际复旦缺席,用什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作为国内最早展开自主招生、通识教育、书院制、改革教师升迁“只数论文”等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的知名大学,复旦自觉穿上改革“红舞鞋”,始终坚持“改革进行时”。
以鼓励学者自由探索见长的复旦,近年更多面向科技和知识创新的前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学者将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更多搭建大团队协同式研究平台,重大学术成果接连涌现。
仅近一个月,复旦至少有三项科技成果让人“惊艳”:张卫教授课题组发明半浮栅晶体管,为提升集成电路芯片性能另辟蹊径,这是中国科学家迄今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的首篇微电子器件领域原创性成果;青年教师杨珉成功破解手机安卓系统中恶意软件侵犯隐私问题,两篇论文被国际信息安全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录用,打破20年由欧美研究者“垄断”局面,让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站上更好位势;赵冰樵教授团队找到阻碍脑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再生“元凶”及治疗之道,引起国际医学界侧目。
对接国家战略、张扬中国道路,复旦志在长远,拒绝急功近利,启动“人文振兴计划”,筹资6000万元扶持人文学科发展;与国家汉办合作成立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与国外高校合建欧洲中国研究中心,打造中国和中国学研究的国际学术网络;建立复旦发展研究院,以国家和区域建设需求推进学科整合,研究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一场更深刻而宏大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内部治理改革,亦在复旦次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