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市教委发布2013年度本科专业预警名单,日语、工商管理等15个专业因为招生就业情况较差而遭遇点名。专业预警到底警告了谁?对高校的招生与教学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走访了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高校。
预警两年,上榜名单悄然变脸
上海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本科专业预警名单始于2012年,当年有18个专业被预警;今年则是第二次。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在上海高校中重复设置多,连续多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低,调剂和征求志愿录取率高,且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低。
比较两份目录,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6个专业是连续被预警的“老油条”,包括艺术设计、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广告学、社会工作;9个专业是首次被预警的“新面孔”,包括日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行政管理、环境工程、电子商务、交通运输;表演、动画、材料化学、网络工程等12个专业则成为“幸运儿”,在上榜一次后,今年脱离了榜单。
上海的专业预警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发热烈讨论,一时间“你的专业中枪了吗”成为网络空间的流行问候语。
把一些专业列入预警名单,是不是意味着社会不需要这些专业的人才,或者这些专业应该全部停办?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网友“郑凯”说:“前些年物流专业一窝蜂上马,学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反倒不利于航运中心的建设。再者,物流人才未必一定是学物流专业的,海事、航运等专业一样培养物流人才。”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认为:“预警不等于亮黄牌,每一个被预警专业的人才都是社会必需的,这些专业也不能完全停办。政府发布预警名单的初衷在于,把这些专业在招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如实告知公众,引导高校招生与教学向良性方向发展。”
据傅建勤介绍,安徽、浙江等省份也在开展专业预警,通过公开招生就业信息,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具体做法则与上海有所不同。
看到预警,学生家长用脚投票
上海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是在5月中旬,专业预警目录的发布正值学生选择学校专业前夕。就政府部门的权威性而言,这份目录的引导意义自不待言。
上海制作专业预警目录已有多年,只不过早些时候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流传。2012年,上海市教委出台《关于2012年度对部分本科专业实施预警的意见》,不仅将预警情况发给各本科高校,而且向全社会实施信息公开。
“教育行政部门并非高等教育办学的主体,我们不能代替学校做决定关停、缩招某些专业,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把学生家长的力量调动起来,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或者放弃某些专业,这就形成了倒逼机制,对高校的办学产生某种压力和推力。”傅建勤说。
但是,不少人也对专业预警提出质疑,觉得作用并不大。网友“赵鹰”反问,既然那15个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不好,那么物理、化学、数学、考古等专业要不要预警?还有人说:“专业无好坏,修行在个人。想学什么专业就去填报好了。”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表示:“我们学校开设的部分专业也被列入了预警名单,但我们并不担心会对办学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我们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过,专业预警是件好事,可能会对那些综合实力不强、办学时间较短的高校产生一定的冲击和推动作用。”
资源重整,助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发布专业预警目录的同时,上海市教委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预警专业办学规模的调控,淘汰质量低下的专业;高校应科学制定专业招生计划,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的专业要严格控制,甚至暂停招生。上海市教委同时规定,原则上本年度不再接受高校备案增设预警专业的申请。
发布预警专业名单几乎不会导致高校关停某专业,但仍然会对大学的招生和教学产生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招生数量和新专业设置上。在上海市教委的引导下,2012年,上海本科高校在18个预警专业方面的招生量较上年度下降12%。2013年,15个预警专业安排招生计划9378人,较上年度的11418人下降17.9%。
上海建桥学院也体验到了专业预警的影响。年初,学校将三个新增专业招生情况向市教委报备,得到的回复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已被列入预警名单,最好今年不要设置。建桥学院副校长朱瑞庭说:“政府把全市总体的招生就业情况、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是我们办学的重要指引和参考。”
傅建勤认为,专业预警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途径对高校招生产生影响,实际上也是对办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他说:“签约率、就业率虽然不是高校办学的唯一指标,但毕竟也是体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专业预警,高校的部分资源在重新调配中,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我们相信,通过一年年螺旋式的调控,必将有助于高校的科学、合理办学。”
据了解,上海市教委将于本年度对预警专业统一组织教学评估,通过评估的则列为“达标专业”,进一步促进专业办出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