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学生无从谈起。可如何才能让最优秀的人“留恋”大学教师岗位,专注于人才培养?记者从昨天市教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将启动一揽子扶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专项计划,以及针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的“东方教席”计划,有效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特别是“东方教席”计划,上海将花重金打造,以期改变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据透露,和已实施四期的“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每年约50万元的资助力度相比,“东方教席”的资助力度更大,每个教席有望达到100万元。
“青椒”将有“第一桶金”
大学新进青年教师也被称为“青椒”,他们往往是大学教师队伍里的“困难户”——教学经验不足,申请课题往往“十投九不中”。为帮助“青椒”起步,今后,凡进校工作满两年且未获得任何项目资助的青年教师,都将获得“第一桶金”,即一笔3万至5万元的资助。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景泰解释说,大学很多项目、课题申请的“投标”竞争非常激烈,“青椒”的起步很难。而“第一桶金”就具有基础支撑的托底作用,广大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申报教学或科研项目体系,并接受相应的验收。
记者获悉,向大学新进教师发放“第一桶金”的试点去年起已在上海一些高校推出,计划资助面大约为每年七八百人左右。
启动三大专项人才计划
为提高上海高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和整体水平,周景泰说,从去年开始,上海也启动了三类专项人才计划。
一是鼓励青年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该计划又分为两部分,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将提供人均15万元的资助力度;一般访问学者计划提供人均10万元左右的资助力度。经前期调研,上述海外访学的两大计划,资助时间通常都是1年。
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周景泰说,“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在连续实施三期以后,必然会加大大学之间的差距。对于一些非“985”、“211”学校的青年教师,可通过参加国内访学计划,在名师指导下,及时跟踪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尽快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三是出台高校教师产学研见习计划。该计划鼓励高校,尤其是从事应用类学科专业的青年教师,深入生产、科研和管理第一线,增加实践经验。
周景泰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做方案细化。今后,对于一些特定的学科专业,一线见习经验将作为“硬指标”,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
每年引进50个“东方教席”
聘任“东方学者”是上海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的重要举措。周景泰说,在实施了四期“东方学者”计划后,沪上高校已经储备了一批高端引进人才。
周景泰说,今后,新一期的“东方学者”计划还将继续推出,但相关评选细则在原有基础上,作出了新的修正。“今后,被聘任为东方学者的特聘教授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与此对应,新一批“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资助经费,也将在目前人均50万元左右的基础上,有一定量的增幅。
更吸引眼球的新项目是,为吸引一批海外高端人才专攻大学课堂教学,本市将新推的“东方教席”计划。据介绍,该计划中,每个教席将以引进4-6人的团队为主,受资助额度较现有的"东方学者"更大,每个教席为100万元左右。
“推出这一计划,并不仅仅是请海归为高校带去一门高质量的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引进一个高端的教学团队,通过他们改进现有的大学教学系统,包括新课程的开发等等。”周景泰说,上海为这一新项目预留的经费可用“亿”来数,初步计划是每年引进50个教席。
此外,和高校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绩效工资方案,目前也在调研和方案细化阶段。周景泰表示,今后的改革目标是让教育经费的使用更趋合理,通过分配方式的调整,有利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和地位。